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我见

2019-09-10吴银燕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诗意意境

吴银燕

摘  要:我国古代诗歌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日臻完美。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且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我们在古诗教学时,除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让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古诗;诗意;意境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这些古诗,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美学价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所以我们在古诗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意,让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创设诗境,感知整体美

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虽然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来感受诗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指导朗读,体味韵律美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朗朗上口等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同学观看录像,让学生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调可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到古诗的情韵美,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三、调动想象,领略意境美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根据诗意我制作了动画课件,以调动学生的想象。画面上亭台楼阁,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嘻嘻地捋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散谷粒,图中白鹅活动自如。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表达,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拨掌前行,欢快地引颈高歌。此时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这意境是多美啊!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我从二年级上学期起就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为古诗《所见》、《绝句》、《小池》等配画,在创作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童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通过为诗作画,反馈出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调节了教学气氛,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四、启发读者,领悟哲理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儿童背诵的古诗中,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句,无不具备一定的哲理性。如,《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苏轼虽没有描写具体的景物特点,而是概括写了浏览庐山的总体印象,从中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验了一句格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而且充满了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许多。还有《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層楼”等许多名句都含有丰富的哲理。一句话,教师只有对这些诗句中的哲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启发、引领学生,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哲理美,使学生鉴赏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诗意意境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永恒
冬日浪漫
劳劳亭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