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的教学策略
2019-09-10邵少春
邵少春
苏科版的“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是初中电学知识的最后一个章节,学生在学习这个章节内容以前已经建构了一定的电学知识储备,学生不仅知道了简单电路的组成,更知道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及其应用,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训练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用电常识和电路故障判断、辨别的条件。为此,结合这个学习状况,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迎合学生思维生长,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策划活动,以促进学生能力与思维的比翼双飞。
自主阅读建构电路新认知
阅读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技能,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主阅读的机会还给学生,教师则是提供几个阅读的目标或者问题来指引学生的阅读。比如,你知道家庭电路中火线、零线、地线它们之间的电压分别是多少?你知道是触电吗?给你模拟事故现场,你会判断触电与否吗?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去阅读,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建立家庭电路的初步认知,并初步建立安全的常识。比如,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发现火线与零线、火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压为220V,而触电也分成两种,即双线触电和单线触电。这两个概念也润物无声地将安全和电路相融合。
除此之外,阅读也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学生学好物理必备的一项素养,是开启学生核心素养渐进生长的必经之路。
在辩论中突破问题
家庭电路的连接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这一重点和难点需要建立在学生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安全”和“连接”融为一体,并带着“安全”这一原则去理解“连接”的所以然。比如,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的思与辩,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与讨论、分析与辩论之间达成问题的突破。
比如,在判断开关和灯泡串联后接到火线与零线之间时,到底是开关还是灯泡接在火线上,或者都可以就是本节的一个连接难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让学生记忆开关要接在火线上,而要让学生知道现在连接电路要考虑它的使用和维修,而无论是使用还是维修,都要注意安全。为此,在这个环节就需要引导学生交流,对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图进行辩论,哪幅图的连接是正确的,为什么?学生在辩论中可以发现如果像甲图这样连接的话,在维修或者更换灯泡的时候,断开开关,灯泡还是接在火线上,人如果接触的话,就相当于接触了火线,是非常危險的。
在辩别中构建知识
在前面的感知中,学生发现零线和地线只要和火线形成回路的话,就会有危险。为此,在学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的过程中,首先学会辨别火线是建构安全用电的第一步,为此,我们就在这个环节开启测电笔的剖析和使用,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达成。
解剖测电笔,了解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其中的氖管、超电阻、弹簧等。尤其是超电阻的作用,并启发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将测电笔接到火线上,超电阻和人体及其氖管是什么连接?以此让学生明白超电阻起到分压的作用。
测电笔使用训练 为了让学生自学、安全的使用测电笔,学生首先阅读书本了解测电笔的正确使用及其这样使用的原因,即形成测电笔正确使用的理论架构。其次,就让学生上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然后得到大家的认可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手边的测电笔来判断插孔上的哪个孔是火线,哪个孔是零线。
故障辨析与实践应用
测电笔的正确使用一方面是为了辨别火线和零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电路的安全使用,确保家用电器和人身的安全,还为了寻找电路故障、维修电路故障服务的。为此,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安全和连接之间的关系,也让学生对测电笔的正确使用提升它的实用价值,笔者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升至电路故障的诊断和辨析,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本课价值的再提升。
为此,笔者就设置这么一个问题,采用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一一回答。如图2所示,比如问题链如下:①不闭合开关,测电笔接触哪个点会发光?②闭合开关测电笔接触时,如果只有A点发光,说明什么?③闭合开关测电笔接触时,如果只有A、B点发光,说明什么?④闭合开关测电笔接触时,如果只有A、B、C点发光,说明什么?⑤闭合开关测电笔接触时,如果四个点都发光,这又说明什么?
这样的问题一下子将学生的思路理得一清二楚,让学生将测电笔的使用提升至学以致用的价值地位,而且学生也通过问题启发达成对电路故障分析的效果,训练并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循序渐进、以学定教、按需施教、学以致用都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策略,在本节课中,笔者借此抛砖引玉,以此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