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高职院校助推精准扶贫的实践

2019-09-10张翠翠刘常兴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举措精准扶贫优势

张翠翠 刘常兴

摘要: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农业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和当前的具体做法,针对农业高职院校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和完善精准扶贫机制体制、加强精准扶贫的条件建设和创新精准扶贫的方法等思路。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精准扶贫;优势;问题;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升到巩同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全力推进农村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是党中央对我国脱贫攻坚的最新要求。河南作为农业大省,2019年要实现6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退出、14个围定贫困县摘帽和“十三五”规划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

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要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白建校以来,一直践行着“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地方相关行业、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根据产业人才需求,主动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服务,进行精准扶贫的探索和实践。

一、农业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

(一)人才队伍优势

农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日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农业人才,因此,教师队伍中需要有一大批农业方面的技术专家。例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现有教师600余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61人,博上、硕上学位教师355人,省级及以上各类专家、名师、学术带头人等38人,现有种子牛产与经营等6个涉农专业的省级教学团队。学校成立了涵盖种植、养殖、加T、经营等产业领域近70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的“学院服务‘三农’科技专家团”,不但可以为农业牛产、加工、销售、经营和管理多个环节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而且可以围绕当地农业优势产业,联合展开关键技术攻关,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二)专业优势

农业高职院校一般都有一定数量、实力较强的涉农专业,这在农村扶贫T作中形成了显著的专业优势。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现有涵盖种植、養殖、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的涉农专业30多个,占全部招牛专业总数的56%,涉农专业规模和学生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位居前列,可服务丁农业“种、养、加、机、电、贸”六大产业体系,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建成了7个涉农省级特色专业,形成了农业种植类、畜牧兽医类、食品加工类等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在这些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中,学校引进了先进的实验实训装备,培养了一大批骨十教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在农业高职院校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平台优势

农业高职院校基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及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加强校企、校地、校校联合,建立了培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及现代网络服务平台等,这些都已成为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长期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依托涉农专业师资优势,搭建了集团化办学平台、“三农”服务平台、科技研发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既培养了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也为精准扶贫创造了条件。

l、集团化办学平台。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牵头成立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河南省农业教育协会、河南省农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等服务平台。日前,通过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跨区域、跨行业、多元化集团办学。促进了涉农专业教师参与农业行业企业技术研发;面向社会进行农业技术技能培训、成人学历教育,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2、“三农”服务平台。学校依托涉农专业师资优势,通过搭建“服务‘三农’科技专家团”平台、科技同区培训基地平台、12316“三农”服务热线平台、“农事早知道”电视栏日平台、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尤其是提倡走到田间地头,以田间课堂的形式进行现场培训。

3、科技研发平台。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多年来与农业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承担了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宗蔬菜、大宗果树综合试验站,建立了河南省种子工程研究院、郑州市大蒜工程研究中心、蔬菜研究所、果树研究所、花卉研究所、同林规划设计研究院、畜禽疫病研究所、宠物保健及疫病防控研究所、肉羊产业发展研究所共10多个科研院(站、所、中心)。依托这些科技研发平台,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4、农业技术信息共享平台。学院利用自身拥有的现代化信息资源,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农业职业继续教育。学院一直重视信息化资源建设,日前,涉农专业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门,种子牛产与经营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正在建设;建成网络动植物医院6个,年点击40万人次。通过网络留言、在线答疑等形式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指导服务,通过12316“三农”专家服务热线、“农事早知道”电视栏日开展“三农”技术咨询服务。这些现代化信息教育资源,不但满足了在读学牛网络自学的需求,而且也为广大的农业工作者和农民提供了学习和咨询平台。

二、农业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路径探索

(一)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促进贫困学子向上流动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是加快贫困群众“拔穷根”的关键举措。河南省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80%的大学生来自农村,困难学生的问题相对突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按照《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和《河南省扶贫退…实施办法》的要求,近几年不断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额度。2013年我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牛共申请助学贷款3 206 600元,2017年增加到4 808 800元,五年提升了49.96%。另外,自2006年以来,我校招生的中职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2015年以来,高职涉农专业享受第一学年免学费政策。

除了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以外,还以专题报告或团体活动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心理教育,創建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情景剧大赛活动,为贫困生提供多样化的帮助,同时也为他们的社会流动提供更多优惠条件,让他们学业有成,毕业后既能实现家庭脱贫,也能带动家乡脱贫。

(二)加强校地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三农”精准扶贫活动

l、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学院高新科技同区是“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中国科学院农业高新技术河南示范基地”“河南省农村基层党员十部培训基地”。近年来,学院高新科技同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全省基层十部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省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日、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都认等多项培训任务,年培训人数达10 000人。通过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创业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2、成立校地合作技术服务站。自2015年以来,我校先后在贫困县开封县绿神农业专业合作社、滑县农业产业商会、滑县果树同艺协会、滑县进宝有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兰考仪封国营同艺场等贫网县对口单位成立校地合作技术服务站27个。每个站点都有1-3名专家对接,只要有需求,做到随叫随到解决问题。被服务的单位中,其中l家发展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家被评为河南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l家被省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3家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我校重点对接的贫困县——兰考县,已丁2017年1月脱贫摘帽;滑县2017年10月退出了贫困县,正阳县已丁2019年3月通过第三方验收。

3、依托技术推广等校地横向合作项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是依托学校“三农”专家负责的省级蔬菜、果树试验站、大蒜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在滑县、开封、兰考等贫困地区建立蔬菜、果树、大蒜、小麦新品种推广示范点,还免费提供肥料、农药和植保机械等,全程进行跟踪服务。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周边地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二是依托“河南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日,学校负责“豫中引黄灌溉区小麦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部分,在开封、兰考等地建立小麦、玉米示范基地,并辐射推广40万亩。三是依托河南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选派科技人员对接项目,对接滑县、兰考、伊川、嵩县、沈丘等贫困县涉及15个乡22家受援单位。通过服务,使群众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解决了群众生产上的一些难题,提高了群众的科技致富本领,在促进地方农业特色产业规模与效益提升方面成效初显。

三、农业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问题分析

(一)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精准扶贫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是促进农业高职院校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而目前相关配套体制机制不健全,如,农业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管理制度、组织制度、协调制度和激励机制等均存在缺失。

(二)科研水平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仍需提升

农业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点在于实际应用成果的研究和推广。但目前农业高职院校的科研状况是,科研队伍整体实力不强,缺乏有影响力的成果。近年来农业高职院校也取得了一些科研奖项,但获奖层次不高、影响不大。一些成果、专利停留在结项或者获奖阶段,真正在教学实践和生产一线推广应用的较少,使学校的人才科研优势没有充分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精准扶贫工作不是单纯的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它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的工作。教师参与精准扶贫意味着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近年来,尽管农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在不断提高,但实际的实践技能与现实生产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很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不能解决生产中所有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因此,“谈农业,必须要与其他产业连在一起想。谈农村,也需要连着城市来讨论。”精准扶贫要求技术服务人员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在对经济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将产学研结合起来等方面,农业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这样才能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找得到发力点,提高精准扶贫的实效性。

(四)现代农业类专业较少

近年来,河南农业高职院校的涉农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部分职业院校建成了一批省级特色专业和院级特色专业,这些特色专业的建设对促进河南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的升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从整体看,涉及新兴农业的一些领域如都市同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技术、都市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专业开设很少;与农业外部大环境相关的专业,如,农业水利大类的农业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等日前还没有。从这些特色专业开设的主十课程来看,涉及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农业水土资源保护、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等与新型现代农业产业相关的课程较少。

(五)农业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范围较小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第一要务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大部分专业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再加上个人发展需求,上课之余还要做好科研、撰写论文等工作。因此,大部分教师致力于扶贫服务的精力、时间必然有限,相对于其他扶贫主体,学校对接帮扶的贫困地区范围较小,帮扶对象数量较少。

四、农业高职院校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中的思考

(一)完善精准扶贫机制体制

日前,农业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范围小、数量少,主要原因还是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政府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考核农业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扶贫积极性高、扶贫效果好的学校给予资金上的奖励、项日上的优先。农业高职院校内部也要制订相应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保障教师待遇;另一方面可以将教师参与农技推广的工作量和业务能力、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依据考评结果享受参与职称评审的加分政策等,激励广大教师投身到精准扶贫工作中。

(二)加强精准扶贫的内涵建设

l、提高教師的实践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农业高职院校可通过“内培外引、双向兼职”的方法打造真正的“双师”教学和科研团队。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教研导”,提升教师的职教理论水平;二是依托“导师带、专家帮、项日促、大赛练”,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三是通过“下基地、进企业、到田间、学技能”,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2、调整农业类专业结构。一是根据贫困地区区域优势,对接农业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形成专业链,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企业需求的对接,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利用新信息、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类专业,使其专业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三是培育一批新兴涉农专业,将专业范围向农业的产前、产后延伸,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农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3、完善精准扶贫网络平台建设。当前,农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精准扶贫的网络平台的还很多,或者已经有了扶贫网站,但建设质量不高。农业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发和完善扶贫网络平台,多建一些实用性强而简单牛动的培训资源、实用技术、市场信息以及相关政策宣传等等,便丁广大农民或服务对象查阅、学习和运用。

(三)创新精准扶贫的方法

当前,农业高职院校精准扶贫主要是集中培训和专家下乡技术指导两种方法,不能适应实际生产中复杂多变的情况。真对差异化的贫困对象的需求,农业高职院校需要创新扶贫方法,摸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在招生制度上创新。农业高职院校在单独招牛时,可对贫困地区学牛单独划线,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有效实现教育精准扶贫。二是服务方式的创新。学校成立专门的服务团队,经常保持与帮扶对象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切实需求,在农事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专家下到田间地头,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实行高效精准帮扶。

参考文献:

[1]张春风,黄瑞海浒继发,等.高职涉农专业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与途径[J].牡月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2]张翠翠,秦娜.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河南农业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J].河南农业(教育版),2017(3)

[3]张芸笑,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9).

[4]刘源.构建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的实践与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5(5).

[5]王方杰河南拨款两亿资助贫困大学新生[N].中围青年报,2000-08-30(05).

[6]李贞,雷龚鸣.习近平谈扶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9-01(07).

猜你喜欢

举措精准扶贫优势
画与话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