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工智能教育”走向“教育人工智能”的路径探究

2019-09-10顾峰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7期

顾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工业革命倒逼教育变革,使得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成为教育实现现代化的诉求。本文在对教育人工智能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探究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多元协同构建智能网络学习空间。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技术框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88-01

引言:人工智能的崛起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从教育本质上讲,人工智能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只不过教育的对象为人,人工智能的对象更为宽泛,包括机器、人等。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然而,新形势下,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程度怎样?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形态是什么?如何促进入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深入展开探讨。

1.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步入应用发展期,所谓应用发展期是指,人工智能在教育、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加强,并呈现出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的趋势,但是这个阶段的融合尚处于初步融合阶段: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尚处于专用(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只能按照人类设定的程序在特定的领域做某一件事情,没有自我意识,可以说,处于“没有人工,就没有智能”的阶段,因此,此阶段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是初级阶段人的融合;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仅仅局限于教学领域,且更注重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种表面的、浅层次的融合。这一时期,在教育问题解决与教学效果的提升应用中,人工智能主要有四大应用形态:智能导师系统、自动化测评系统、教育游戏与教育机器人,人工智能教育承担了一部分辅助教学、辅助测评的作用,并未实现与教育全过程的融合,且这一时期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难以实现。因此,这一阶段处于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初步阶段,即人工智能教育,将人工智能教育(AIE)定义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尽管人工智能教育相比较于传统教育,在提高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程度加深,人工智能教育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制约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2.教育人工智能

我国人工智能正由专用(弱)人工智能向通用(强)人工智能转变。通用(强)人工智能致力于实现机器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具有自我意识。这一时期,人工智能与教育走向深度融合,并非是单一的技术渗透,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互观照,且贯穿于培养人的全过程,包括知识、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融合,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教育人工智能的实践路径

3.1 师生关系

未来教育中的许多机械的工作将交与人工智能,如前面提及的作业、试卷的评阅、个人学习的情况的记录与反馈等。教师在教育中应更注重方法经验的传递,注重情感的关注与交流。教师将更加关注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感受,遵循、尊重他们的体验与情感。不再将自己放在教师的名号之下,而是以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得教育更有情怀,更有温度。

3.2 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十创造能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要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所谓原住民是指在某个地方较早定居的族群。农业时代的原住民从小亲近动植物,仅仅具备学习能力就足够了;工业时代的原住民从小学习机械原理,不仅要具备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要提高“人与物”关系的效率,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具备沟通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协作进行工作,适应大工业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到了智能社会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创造力,这也是人和机器最重要的区别,人具有创造力,可以进行创新,而机器很难实现创新,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小時候能和智能机器玩耍,长大后和智能机器一起高效工作,和谐共处,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需要具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优化“教育+人工智能”保障体系

首先,制定国家政策是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世界各国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都离不开教育,尤其是智能教育。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2016年以来,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促进入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资金支持是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前提条件。政府要加大对智能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人、企业及科研机构投入到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中来。最后,引入市场机制。由于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需要技术支持,尤其需要智能型人才作支撑。因此,政府需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建设和引入人才市场机制,吸引企业、行业对人才的投资。另外,还需企业、行业通过与学校互动,实现校企共育智能型人才。

3.4 创造力的发挥

人与人工智能的比较中,人类的灵性和创造力在短时期内仍是机器所无法企及的。新的算法层出不穷,新的设计与构想层见叠出。人脑特有的机制以几乎最小的能耗完成最大的计算,并通过多信道的联合沟通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路与方法。教育教学中这些创造力的引导,鼓励和培养将是未来教育的核心关注点之一。未来教育中每个人的独特性会得到足够的尊重,并营造环境、设计方法极大地激发每个人创造力的发挥。

4.结语

综上所述,从“人工智能教育”走向“教育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深度不断推进,亟需处理好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超越技术限制,回归教育本质,协同政府、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等多方智能网络学习空间,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的“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需要我国教育研究者、教育实践者及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R].北京:清华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2008[DB/OL].

[2]李开复.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3]梁迎丽,刘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8,(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