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究竟何许人也
2019-09-10钟晗
钟晗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60-01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战祸不息,民不聊生。陶渊明深知官场黑暗和民间疾苦,壮志难酬的他选择了“击壤以自欢”的道路,退居田园,躬耕自资,他向往没有战乱的安定生活,向往没有赋税徭役的祥和环境。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于笔墨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于是催生出了令人神往的诗文双璧:《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被选人中学语文教材,我在跟着语文老师学习这篇优美的文言文时,有一个问题让我产生了浓厚兴趣。
课文《桃花源记》中“外人”这个词共出现了三次: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课文将这三个“外人”都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我认为②③句中的“外人”可以这样注释,但第①句中的“外人”不应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那么这个“外人”究竟何许人呢?我认为应是晋朝以外的人,理由有四点:
第一、“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渔人所见,是以生活在晋朝的渔人自己为参照物的。所以该句应翻译为“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的人们,男女的衣服穿戴,都像晋朝以外的人。”
第二、课文第三节写道:“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从上文可知,桃花源人从秦朝来到此地,就一直与外世隔绝,依据《桃花源诗》中“奇踪隐五百”,可以说明从秦到晋,桃花源中人隐居了五百年,也就是桃花源人与世隔绝已历经漫长的五百年。桃花源外面的世人,经历了秦、汉、魏、晋四个朝代,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其风俗人情、衣着穿戴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起码晋朝人的服饰不同于五百年前的秦朝人,即使桃花源人的风俗和服饰也发生了改变,但绝不可能与晋朝人一模一样。因此,桃花源男女衣着,都如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这种说法无法让人理解和接受的。
第三、作者在《桃花源诗》中说:“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上下两句采用互文的手法,即俎豆衣裳犹古法无新制,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衣”指上衣;“裳”指下裳,即下裙。上衣下裳,便是古代服制的主要标志之一。古代无论男女,都是上面穿衣,下面着裳的。所谓“衣裳无新制”,是指桃花源中的人,在服制上没有什么改变。结合《桃花源记》中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外人”应理解为“有别于晋朝的人”,“另外一个世界的人”。
第四、汉语很多典籍对“外”字也有明确的解释,《说文》“外”遠也;《辞海》外人,指某一范围或某一集团以外的人;《辞源》外,异;《中华大字典》“外”远也,又本国而外称外国。
综上所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外人”,即是晋朝以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