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的京剧脸谱IP衍生品设计探议
2019-09-10王开厅巫建张彬
王开厅 巫建 张彬
摘 要: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无限使用的资源”,其取之不尽的内涵和元素值得深入发掘,它以文化创意的方式无缝融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更加鲜活、有效的方式切入人民生活,改善生活方式,提升情感体验。在研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IP——京剧脸谱的传统衍生品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对3D打印技术的开发设计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尝试构建基于3D打印技术的具有文化特色、人文历史、差异化的衍生品的设计模式。
关键词:3D打印; 京剧脸谱; IP衍生品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味产品设计创新与文化弘扬研究”(16YTC032)阶段性研究成果。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无限使用的资源”,其取之不尽的内涵和元素值得深入发掘,它以文化创意的方式无缝融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更加鲜活、有效的方式切入人民生活,改善生活方式,提升情感体验。文化和科技逐渐融为一体,让很多、全新的文化发展形式应运而生,尤其是与互联网技术的跨界融合。其中3D打印技术活跃于许多领域,譬如:个性化定制、消费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其中京剧脸谱的衍生品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将有可观的发展空间。
一 、京剧脸谱衍生品分析
京剧,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而且有着浓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京剧脸谱艺术作为京剧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按传统的习惯,京剧脸谱有着“生旦净末丑”和“生旦净丑”两种分行方式。在这不同的行当中有着自己的程式化,这些程式里边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京剧脸谱的象征意义也是大众熟知的,内涵又是深刻的。在现代的文化发展中,并没有对文化传承的方式进行深入探索,例如京剧脸谱被应用到旅游的衍生纪念品、手工艺品、剪纸、服饰等形式中(如图1),千篇一律,只是简单应用,并没有深入结合,以至于市场上的衍生品都十分相似,在文化要素发掘、产品创新开发、品牌运营商发展、产业生态建构等方面发展都有待推进。
二、 3D打印技术与京剧脸谱的跨界融合
(一)3D打印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从沃勒斯(Wohlers)2017年发布的报告中可知,在2014年有49家增材制造的公司,2015年发展到62家公司,可见这个行业制造厂商的数量在逐步上升。调研机构的实际数据说明3D打印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能(如表1)。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才开始研究3D打印技术。在过去的20年中,它一直受到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并且发展迅速。在传统文化中,3D打印技术赋予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新融合的美感,制造出有别于传统产品的科技感。3D打印技术的应用最初广泛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是成龙的电影《十二生肖》中所演示的对兽首的打印,观众对这项神奇的技术充满了好奇和赞叹。3D打印技术根据不同的技术原理,选择合适的工艺和材料进行打印,不仅补充和丰富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性,也推动了传统文化保护的质量和效率。在广州的“3D打印创新实验室”里,3D打印与古建筑构件进行结合,3D打印立体展现出了“雀替”“牛腿”等结构构件。2015年,在约翰内斯堡峰会上,3D打印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四方共同宝鼎”被作为国礼。随着现代技术发展的逐步成熟,这项技术逐渐展现出了现代科技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碰撞而呈现的精彩成果。
(二)3D打印京剧脸谱的案例分析
3D打印技术创新传统文化衍生品的生产模式,改善了传统文化产品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上现有的3D技术的京剧脸谱的产品,笔者将从纪念性、实用性和审美性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寻求3D打印技术在京剧脸谱中的设计方法。
首先,在纪念性的层面上,通过建立京剧脸谱的仿真数据,对京剧脸谱模型进行3D打印(如图2),让产品基于数字化的制造技术,具有的仿真性更高,数字化技术也为京剧脸谱的创新制作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纪念性的京剧脸谱始终是和历史文化、人物背景、标志性图案联系在一起的。
其次,在实用性的层面上,把京剧脸谱的传统文化形象附加到实用的产品中去,通过对特色传统文化元素的新运用、与现代产品的结合,体现出了3D打印技术与京剧脸谱结合的实用性、文化性和独特性,满足了消费者凸显个性化的心理和审美需求。
最后,在艺术审美的层面上,京剧脸谱具有多样性元素,运用现代的技术和设计来体现传统文化,是对京剧脸谱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传统元素借由现代设计与制造手法往往呈现出奇妙的美学效果。传统的文化,加之不同的展现手法,多角度地诠释了中国传统京剧文化元素的韵味,使京剧脸谱在审美层面上有了强烈的新鲜感,对年轻化的群体更具有吸引力,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多样的传承。如图3所示的的京剧表演服装结合东方图案为京剧服装增添了色彩,材料的特点和颜色给服装增添了现代美感和高级质感。
三、基于3D打印的京剧脸谱的开发设计构思
(一)扩充京剧脸谱艺术的体验场景
脸谱艺术是我国重要的“非遗”类别,通过衍生品文创开发,让脸谱“活”起来,走进老百姓生活当中,融入人们的喜怒哀乐,赋予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张力,产生新的文化艺术生命力。比如京剧脸谱基础形象运用于抱枕设计时,在青花瓷的靛青色色调基础上辅以中国风花纹线条,渲染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样的,手机壳、充电宝、汽车靠垫、眼罩、居家挂画、摆件等产品里,都可以广泛运用京剧脸谱元素,可以有素雅花旦主题、小生、丑角、三国人物系列、Q版风韵等不一而足,任由选择设计定制,契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再由3D打印实时制造出来。
将3D打印的脸谱变成酷鞋的视觉元素穿在脚上,生动形象;将脸谱和老虎布偶相融合形成跨界的既视感让人眼前一亮;手包、眼鏡、项链、戒指、胸针、挂饰等日常随身物件也都因为脸谱视觉和3D打印而大放光彩。
(二)京剧脸谱道具设计与3D打印创新结合的生产模式
在网络技术普及的今天,线上建立京剧脸谱3D打印平台,建立京剧脸谱在线数据库,根据脸谱中的四个行当进行人物五官线条和图案分类。一方面可以改善顾客购买的衍生品存在的单一性问题,满足顾客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开发个性化的传统文化衍生品提供条件,通过3D打印可以清楚了解到顾客不同的需求和爱好。还可以借助3D打印的线上平台,在顾客自己设计时,实现对京剧脸谱的内涵、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在得到自己的作品的同时还可以自己介绍出作品的历史背景、性格特征等,使其真正成为创新、文化和科技的产品。借助京剧脸谱不同的行当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脸谱角色,使“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成为传播京剧脸谱传统文化的主流方式。3D打印技术与京剧脸谱的结合是把人、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创新与传播的共同发展。
(三)脸谱衍生品设计开发流程更新
3D打印京剧盔头的低成本、高效率、模块化、个性化使脸谱衍生品制造成为可能。首先,运用3D建模软件对产品进行3D数字模型的制作和设计;其次,连接3D打印设备进行产品的实时打印、喷色;再次,进行后期细节装饰;最后,即可制作出一个完整的京剧脸谱的文化衍生品,整个设计、生产、销售、体验的流程被大大缩减,而且周期变短,去除生产数量限制,与用户之间无缝对接,甚至让用户全程参与其中,实现了购买产品到文化体验和文娱服务的完美转变。
(四)3D打印使脸谱艺术真正“活”起来
借助3D打印的的“智造”实现,对脸谱衍生品在时间维度进行了变革,从而使每一件产品变成了鲜活的、有机的存在。智能材料和智能智造最终实现的是全新场景下的京剧脸谱艺术的再升华和中华国粹的全面复兴。
四、结语
打破传统思维局限,借助3D打印技术推动京剧脸谱文化元素的创新发展,设计出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旅游商品、城市礼品等衍生品,不仅满足了当今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的消费模式,而且实现对传统京剧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设计,补充和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全面性,从而提高对传统文化保护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張盼盼,蒋正清.基于3D打印云平台的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J]原创实践,2015(2):20-21.
[2]高秀芬.3D打印技术在寻甸彝族非遗器物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D].云南:昆明理工大学,2017.
作者简介:王开厅,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巫建,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彬,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