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安全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研究

2019-09-10颜宁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煤矿企业应对策略安全管理

颜宁

摘要:在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综合效能的举措中,要敢于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煤矿企业综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形成规范的执行力,将安全制度与安全文化落实到煤矿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必定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文章针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个角度论述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应对策略

煤矿生产企业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煤矿开采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落实对生产设备安全性的监察,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效益。

一、礦井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煤炭产业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产业之一获得了飞速发展。但相较于中国煤炭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情况,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却相对落后,矿井事故发生率与百万吨死亡率较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矿井安全事故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和企业均采取众多措施对矿井安全管理加以改善,事故发生率获得显著改善。但矿井安全事故仍未获得根除,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因煤矿事故死亡的人数达到90多人,其中较大型事故6起,造成人员死亡18人,可见矿井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进一步加强对矿井安全管理的探究至关重要。

二、矿井安全管理的特殊性

(一)事故多样性

受井下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和地下水、地热及瓦斯赋存状况等问题的影响,煤矿井下生产中可能遭遇的安全事故类型多种多样,不仅有各类因地应力变化引起的顶底板事故,还有瓦斯、突水、爆炸、运输等方面的各类安全事故,使得井下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巨大。

(二)人员结构复杂

通常来说,矿山井下一线采掘作业者的来源十分复杂且多数人文化程度较低,未接受过专业的安全培训指导,在井下生产中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差;加之在矿井生产中习惯于依靠实践经验对各类工作中的难题进行处置,使得生产作业规范化程度较低,进一步加大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此外,矿井管理者为了追求矿井综合效益,盲目追求产量,在生产中使生产线超负荷运转并简化安检流程,进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增多。

三、煤矿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一)提高机电管理水平的措施

1、健全机电管理体系。煤矿企业应对井下机电设备运输、安装、操作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机电设备在使用中应实施“包机责任制”,谁管理谁负责,实施“奖罚”制度,加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力度;2、加大设备检修维护力度。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应对井下设备建立检修维护台账,按要求定期对每一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对设备易损易磨部件及时更换,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每一次检修后应及时进行登记;3、加大设备安全费用投入,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煤矿企业应及时淘汰落后、老化设备,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进一步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保障每一台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转。

(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1、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煤矿企业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培训,通过施工人员相互监督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杜绝井下“三违”作业;同时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应加大井下“三违”作业监管力度,一经发现井下存在“三违”作业,对班组长、上岗干部、违章人员以及施工单位负责人予以罚款通报;2、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煤矿企业应积极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例如无煤柱回采技术、软岩煤层近距离掘进技术等,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煤矿生产效率;3、加强顶板管理。煤矿应重视顶板管理的重要性,建立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系统,加强顶板维护,严禁超空顶作业,全面掌握顶板岩性及特征,对顶板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顶板支护设计必须经总工程师签字且经可行性论证后方可实施应用;4、加大围岩支护力度。煤矿企业应建立巷道支护台账,主要内容包括支护形式、支护数量、支护强度等,发现失效支护时必须立即补打;巷道支护设计必须满足生产需要;同时应加大对掘进巷道支护的监督力度,严禁支护不及时、变更支护设计、更换支护材料等现象,支护施工完后必须对支护质量进行检查,主要包括支护间排距、支护预紧力以及支护外露长度、锚固长度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必须重新补打。

(三)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采掘设计。在布置采掘工作面前,设计人员应详细了解工作面附近水患、断层以及小煤窑分布情况,经地测部门、钻探部门、设计部门现场考察并进行技术研究后,提出合理的采掘设计方式,并及时绘制采掘设计平面布置图,图纸上应标注工作面四邻情况、构造分布情况等,采掘设计及图纸经总工程师签字后才有效;2、加强技术管理规范。煤矿企业应加强技术管理规范,井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编制切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技术人员应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技术要求或施工设计的必须责令停产整顿;3、强化施工措施编制规范。井下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技术论证并根据工程性质合理编制施工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安全措施等,各项内容应符合实际生产情况,能够指导现场施工。措施编制后应组织会审和复审,并经各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时技术部门应定期对施工单位人员进行施工措施培训。

四、结语:

在煤矿生产企业,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一旦出现事故,将会酿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只有在煤矿生产企业中深刻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才能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马金山.煤矿安全管理效率过程控制的挣值分析法[J].煤矿安全,2018(7):241-244.

[2]姚庆国,赵丽霞,张学睦.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7,44(6):120-124.

[3]倪文耀,宋重阳.经济新常态下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改进[J].中国煤炭,2016,42(11):27-29,48.

猜你喜欢

煤矿企业应对策略安全管理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评估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