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课堂中的应用
2019-09-10伏凌
伏凌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技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直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保障新课改的顺利实现的突破。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应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要通过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开始深入到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科目,研究的微观世界的自然科学,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使之具体化和形象化,学生也不容易理解。本文对高中化学学科中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广大化学教师带来一些参考。
一、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特征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特征,主要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首先,新课改高中化学教材分成必修和選修两个模块。必修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但是包括的内容面比较广泛,大多都是在实际生活中常用到的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基础的内容,选修部分也分为6个模块,并且每个模块中都分成若干个专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
其次,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强调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改的过程中,强调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实现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的构建,实现真正的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高中化学的教材也比较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也更加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出比较理智和科学的决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与教材的特点,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则可以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课堂构建
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课堂的构建,可以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高中化学教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化学课程的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和信息资源,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也就是了解学生的期望值与现有水平的差距,用恰当的测量方法测出学生现有的水平,然后以高中化学知识如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类型为维度创建学习者原有知识基础分析量表,得出可供分析和统计的数据。
其次,要能够制定高中化学教学目标,一般是根据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化学过程和方法以及化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态度。
要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中,一般是根据信息化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突出探究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能够达到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先根据信息化教学设备设计生成性教学情境,再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的拓展,最后让学生进行共享探讨。
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的一课的教学中:
1.学习者分析和教学内容的分析:这时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含硫化合物也不是太陌生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时候不会有较大的理解方面的困难。本节知识涉及到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尤其是后者,如果只是文字说明,不够形象生动。
2.确定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SO的物理性质
熟练掌握浓HSO的重要化学性质和应用
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SO的制备的视频和酸雨形成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SO的性质,也让学生掌握从实验现象分析浓HSO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酸雨的危害出发,掌握造成酸雨的SO、HSO化学性质和应用。
3.选择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采用Internet网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根据有关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SO的性质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的选择
首先是学习环境的选择:包括Internet网络、局域网等。学习媒体类型:视听媒体、网络课程和专题学习网站。
5.教学结构流程
(1)运用网络教师的广播功能进行播放,播放酸雨的形成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出新的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材料”页面中提供的背景知识进行SO的介绍,让学生初步认识SO的性质。
(3)教师退出Internet操作页面,让学生自由操作,并指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
(4)最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结果的展示,并提出其中的不足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辅助化学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丽莉.过程性评价多元化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1):99.
[2]苟选平.高中化学教育中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探讨[J].亚太教育,2019(05):67.
[3]李秀芝.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65-66.
[4]郑文星. 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 .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