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2019-09-10赖燕梅赖家聚
赖燕梅 赖家聚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抽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未实施干预前消毒供应室处理医疗器械1433673件为对照组,抽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实施干预后消毒供应室处理医疗器械1433673件为观察组,观察干预前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发生频率、类型及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环境、职业危害态度、职业危害知识及职业危害安全防护各项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本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共发生职业暴露1537例,干预后本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共发生职业暴露935例,职业暴露类型主要为化学剂损伤、锐器损伤、高温烫伤,与干预前对比,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更低,且职业危害环境、职业危害态度、职业危害知识及职业危害安全防护各项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较多,在日常工作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危险因素防护,避免职业暴露,减少职业危害,提升护理人员工作安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7-0206-02
近年来,我国医院消毒灭菌技术、诊疗技术均取得显著提升,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内容明显增加,在工作过程中频繁接触有害物质、病源污染物、医疗锐器,各类危险因素导致消毒供应室院内感染发生率逐年上涨,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特收集我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消毒供应室处理医疗器械1000件,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发生频率、类型及护理人员防护知识了解度进行观察分析,现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未实施干预前消毒供应室处理医疗器械1433673件为对照组,抽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实施干预后消毒供应室处理医疗器械1433673件为观察组,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共20名,其中男1名,女19名,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41.0±5.5)岁;11人为中专及以下学历,9人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1.2方法
1.2.1职业危害培训:将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理论知识、职业危害类型、消毒供应室日常工作范围、内容、方法等内容整理为板书,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1.2.2職业危害防护: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主要分为化学危害、物理危害及生物危害三类,在防护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化学危害防护。详细了解消毒供应室化学用品成分、特性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按照规定做好防范措施,正确佩戴专用手套、口罩及防护面具;如工作过程中与化学用品接触造成被动职业暴露,化学用品接触部位应及时使用流动清水反复进行冲洗;加强化学用品管理,使用完毕后,需及时进行清洗消毒。②生物危害防护。及时回收污染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时应佩戴好专用口罩、橡胶手套及医用防护用具;如清洗过程中出现锐器挫伤,应及时对伤口进行清洗,并反复挤压受伤部位,将病菌血液排除,使用肥皂水对伤口进行反复清洗,最后使用清水再次冲洗伤口并做好消毒包扎工作。③物理危害。加强消毒供应室消音设施维护,以免使用时间过长产生噪音;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应正确佩戴消音设施,做好物理防护。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及类型,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与病原体、有毒物质、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器械被动接触,影响到自身健康均判定为职业暴露;采取问卷调查表对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含职业危害环境、职业危害态度、职业危害知识及职业危害安全防护4项,每项评分总分为100分,护理人评分越高则职业危害知识认知越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O软件分析处理本次研究数据,以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皮尔斯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P<0.05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预前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评分对比:与干预前对比,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环境、职业危害态度、职业危害知识及职业危害安全防护各项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干预前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类型及发生频率对比:2016年1月-12月我院未实施干预前本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共发生职业暴露1537例,2017年1月-12月我院实施干预后本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共发生职业暴露935例,职业暴露类型主要为化学剂损伤、锐器损伤、高温烫伤;相较于干预前,实施干预措施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科室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肩负医疗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发放工作,作为医院污染物及各类无菌物品集中供应部门,消毒供应室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长期面临各种医疗锐器及致病菌,一旦出现职业暴露引起锐器挫伤,很可能出现交叉感染,对护理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其中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各方面:①物理危害。在污染医疗清洗、消毒灭菌中需使用到超声清洗器、脉动真空灭菌器、排风扇等仪器,相关检测结果显示,高压灭菌器工作噪音超度约在90-98dB,而根据劳动部门相关规定要求工业区噪声值应控制在55-60dB,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会造成头晕、头痛、听力下降等情况;另外,在清洗时,还可能出现高温、蒸汽烫伤。②化学危害。在污染器械清洗时,护理人员长期与含氯消毒剂、清洗剂等接触,如不做好保护措施,患者皮肤可能出现过敏、灼痛等情况,另外,含氯消毒剂还可能出现挥发情况,对护理人员呼吸道造成损伤。③生物性危害。许多污染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会沾染到患者血液及体液,一旦护理人员被医疗器械刺伤,护理人员伤口可能沾染到患者体液、血液,引起感染。据相关资料统计,护理人员HIV感染率达到0.2%-0.5%,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到5%-4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到3%-10%,因此,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我院2016年干预前和2017年干预后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观察发现,职业暴露类型主要为化学剂损伤、锐器损伤、高温烫伤,实施干预前发生职业暴露1537例,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环境、职业危害态度、实施干预后发生职业暴露935例,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环境、职业危害态度、职业危害知识及职业危害安全防护评分分别为(94.25±5.56)分、(94.32±4.78)分、(93.64±4.82)分、(93.22±5.13)分,干预后的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更低,职业危害环境、职业危害态度、职业危害知识及职业危害安全防护各项评分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较多,在日常工作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危险因素防护,避免职业暴露,减少职业危害,提升护理人员工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