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多维虚拟社交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19-09-10李唯韩卓
李唯 韩卓
[内容提要]为满足高校校园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社交需求,本项目利用APP平台设计校园多维社交虚拟空间,力求改变原有校园生活虚线上、实线下的传统社交模式,以虚拟房间为基本单元,实现校院部门、班级、社团、商户、活动等主体的多维空间,构建校园社交交互、生活日常线上信息一体化,为师生打造高效、便捷、统一的现代校园生活。
[关键词]校园多维社交 虚拟空间 数字化校园
一、项目背景及研究现状
“校园虚拟社交平台”并不是一个新兴名词。目前,国外校园虚拟平台建设的虚拟化普及程度极高,但是由于虚拟社区最终面对的主要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因此发展重点多侧重于教与学的交流和体验。在全球虚拟化校园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占了近一半,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介入虚拟大学和网上教学模式,但发展不均衡,在所有提供虚拟教学课程的大学中,9.9%是完全的虚拟化。如瑞士推出校园虚拟联邦计划,其校园虚拟已在互联网上运行。在我国,很多高校都建设了白己的校园虚拟社区,但由于功能单一,不能极大地满足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需求,所以需要一个更好的校园联络平台。从全球最大社交网络Facehook到国内网站,依赖校园用户的支持才得以发展,但是存在如下局限性。
1.校园虚拟社区多为学生处或群团组织,甚至是由学生团体单一管理,平台并不能很好的兼容学校各项日常管理,因此无法支持一个平台解决全部生活需求的诉求。
2.原有平台架构僵化,兼容能力不强,可维护性不足,数据独立性、共享性差。基于“互联网+”概念,利用APP平台设计校园多维社交虚拟空间,利用校园人群相对固定,需求边界清晰、模式较固定等特点,改变原有校园虚线上、实线下的传统社交模式,创造性的以虚拟房间为单元,实现校院部门、班级、社团、商户、活动等主体的多维空间,以及多元管理模式,利用soL构建数据库,为学生们打造高效、便捷、统一的现代校园生活。
二、项目内容
建立虚拟平台构建校园社交交互、生活日常线上信息一体化,为师生打造高效、便捷、统一的全新现代校园生活。基于学校人群相对固定,校园内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虚拟空间,引入了“教室”的概念,既方便学生更有效地交流,还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如虚拟平台为班级提供独立房间,每位注册学生用户在完善自己的主页个人信息后,只有提供真实信息的同学才允许通过点击和搜索功能找到自己的班级房间,申请加入该班。
校园社交网络系统是高校数字校园中的人际关系中心,管理着数字校园中的各种个人和群体关系。设计共分为四个主要流程:一是校园实体的素材收集与甄选。这一步骤需要在校园现实环境中来完成,实际上就是针对校园的实体单位资料的采集,不仅需要收集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学生个体,还要针对校园的整体规划以及生活实际情况等内容进行整理,为后续虚拟校园社区模型的构建做基础的素材准备。二是运用APP设计软件及相关数据库soL技术来拟建虚拟校园社区模型。这一过程要从“房间”建模开始,再到校园当中的实体与“房间”对接。三是完成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强调数据的独立性、完整性,明确对象权限、合理设计视图。四是在之前所构建的校园虚拟社区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事件进行完善处理。这一过程包括查询优化、安全管理、界面设计、多媒体链接等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本项目采用线上线下途径,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等模式进行调研,采用质性(qualitative)与量性(quantitative)方法的整合信息。此外,项目成员走访包括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以及佳木斯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省内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
三、项目创新点
1.引入“房间”概念。校院部门、班级、社团、商户、活动均可占用“房间”,“房间”为“固定+临时”模式、“免费+有偿”模式、“发布+交流+支付”模式,满足学校各部门、班级、群体活动、商户、外部需求方的多元需求。
2.构建扁平式管理模式。利用扁平式管理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效率,让一对一点的应用模式更好地嵌入学生的使用过程中。
3.实现智能推送功能。本平台登陆后可以进入班级“房间”浏览学生个人主页,系统自动按照用户的信息推荐社团联盟、学习小组、兴趣交友等。通过用户浏览记录,平台可根据用户的专业、年级以及学习阶段和进度合理推荐资源。
4.提供全面一体的校园虚拟社交平台。学校可以利用平台进行信息的推广和发布,提升便捷性。
5.平台可与学校各大社团进行联盟。将各高校资源整合为一体的虚拟共享社交平台
四、项目预期成果
1.项目中期预期成果。一是项目完成市场调研,确定校园虚拟空间的性能、功能需求。二是技术人员根据市场反馈进行功能板块设计、创建。三是产品宣传公众号建立。
2.项目结题预期成果。一是提出设计方案,撰写设计报告书,如果经费足够,模拟运营,逐步推向市场。二是建立APP平台或申请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五、项目进度安排
1.2018年4月-2018年6月(启动阶段)。项目团队成立,方案初定。通過线下访谈、线上问卷等途径进行市场调研,整理的大学生需求数据将用于产品开发。
2.2018年6月-2018年12月(开始实施)。项目处于初始阶段,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逐步建立。这一阶段,项目及团队处于初步的试运营阶段。技术人员开始根据市场反馈进行模块设计、创建、调试工作。
3.2019年1月-2019年12月(初步运行阶段)。项目的流程和规章制度已确立和日趋成熟,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各种途径为本项目进行广泛的宣传。
4.2020年1月-2020年12月(打造品牌阶段)。该阶段本项目已初具规模,能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一方面给予大学生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为项目发掘人才和做好品牌的宣传,打造自主品牌。
5.2021年1月-2021年4月(项目拓展阶段)。该阶段项目已经积累了一些资金、管理经验和社会关系,开始逐渐建立自主品牌,并且成立公司。这一阶段,应该继续扩大自身影响力,将工作室做成一个品牌。
6.2021年4月一未来(公司发展壮大时期)。该阶段团队和项目已经发展壮大,此时的主要目标就是招聘专业人员,合作大公司,增加业务,大规模的盈利。发展和参与社会公益,为社会公益事业多做贡献。
六、结语
该项目以虚拟房间为单元实现校院内部多维平台的互动,为校园人群提供平台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是具有创新性的研究题目。项目负责人在项目进行过程展现出很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沟通能力。项目组成员分工明确,团队协作能力突出,项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产品成熟后可推向市场,服务范围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