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运用探究
2019-09-10王森
摘 要:作为优化教学体系的关键性内容,情感教育也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能为学生构建高效、和谐、稳定、民主的教育体系,意识到情感和认知在课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赋予课堂与知识温度,强化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实现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本文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运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情感教育的渗透成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路径[1]。初中语文教材涉及很多名著篇目和经典诗词,有着优美的文笔语言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涵,能有效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同属于完整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情感教育也是实现认知教育的基本条件,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以认知为基础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通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在情感上的互动交流,实现学生情感世界的丰富,健全学生的人格。实质上,情感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教学目的和专业教学理论等,有针对性实施带有浓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情感的教育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课堂教学中生生和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及融洽,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而言,其是指在具体的语文学习环节,教師以相关的方法和理论为依据,向学生传递自身的情感和教学内容的情感,以此统一学生、教师、教学三者的情感,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2]。由于初中语文的情感色彩和艺术性极强,在实际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策略
第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之前需要做好相应地准备工作,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实施情感教育,认真分析文本,对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教育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并有机联系学生的情感经验,使学生能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教师在课前应该再次阅读文章,然后认真通读全文,将文章中能渗透情感教育的节点予以列出,如文章中提到一句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教师可鼓励学生针对这句话说说自己的想法,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确保课堂的活跃和轻松,进而实现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双重目标。
第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能确保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对于初中语文课文而言,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主题思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亲身体验的氛围,认真学习课文,掌握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思想,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3]。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课文,对其中的情感表达加以体会。如讲解课文《背影》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的情感,为课文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
第三,深度挖掘教材内在情感。情感教育属于一种育人手段,以教学目标的落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情感内涵和优秀思想品质为导向。初中语文教材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材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准确提炼教材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应该对文章描写景色的语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和体悟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几分钟时间探讨印象最深的情节。这样能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落实情感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延伸情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如口语表达能力、联想能力和语文思维等。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份情感进行随堂练笔,如利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手法对家乡的景色进行描述,以此发挥出情感教育的实践价值,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第四,注重实践教学。就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而言,其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教学,还需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的思想观念,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4]。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再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实施实践活动,在学生生活实际中融入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强化。如学习课文《看云识天气》时,有些学生不能深刻且系统认识天气现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天气与云之间的关系、云的状态等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在课文学习时汇报观察的结果。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能更加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丰富情感体验,与作者形成共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恰当渗透情感教育,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创设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深度挖掘教材内在情感,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内涵进行深刻体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情感教育的实践价值,丰富语文教育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陆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56.
[2]黄慧,黄其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运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9(12):80.
[3]张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92.
[4]张群.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72-73.
作者简介
王森,男,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6月出生,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诗之浴》,中小学教师,现供职于河南省南召县留山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