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的制约与对策

2019-09-10张思琪

学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道德观德育教育价值观

张思琪

摘要:长期以来,青少年的道德发展问题是教育界的重点关注对象,这密切关系着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重视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确保德育课程能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正确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够放松和懈怠,因为这不仅仅关系着我们个人,同时也关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发展,将德育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目前我国德育课程开展情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了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道德观;价值观;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现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青少年面临着更加激烈的挑战与竞争。同时,中小学时期正处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转折时期,我们不仅要追求知识与学历层次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提升青少年的德行修养。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开展德育课程对于青少年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未来的人生发展都非常重要。

现阶段,我国正在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体制,其主要的培养方式是通过学校的德育课程,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德育教育课程,这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道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反而会影响我国国民的素质和未来。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中小学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普遍缺乏沟通,有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课堂,且课余时间会保持距离感,学生对于老师们的做法不能主动地接受,老师也缺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视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学内容过于单调,从而严重阻碍了道德观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二、我国德育工作的制约

1.德育观念与方式滞后。

长期以来,学校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未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脱离现代社会的客观现实。设置德育课程的目的是在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道德良好品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这才是德育课程的评价方式正确切入点。但现实往往偏离了我们的初衷,德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仍然主要以考试为主。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说明这名学生具有很好的道德修养;反之,则说明该同学道德水平低下。而一些社会现象,如社会责任感、尊老爱幼、与他人和谐相处等道德问题却常常被忽视。

2.学校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教师仅仅向学生“灌输”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禁锢新时代下青少年的发散思维,忽视学生的情感参与度,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偏重教师的主导,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缺乏实践,处于被支配状态,导致其缺乏勇敢进取精神,不善于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成为中国德育的现实的主流特征。

3.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完善。

当前制约德育工作的另一个因素是德育教育体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措施不够完善,中小学德育的重点没有放在积极地主动认识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上,而是放在消除和抵制不良影响上,忽略学生的内心成长,德育课程没有发挥它的真正的价值。

三、对策及建议

1.转变教师及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观念

德育课程不应该只是片面的说教,教师与家长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认识到德育课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素质,在实践探索中开展德育教育。教育部门及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最美教师评选”等活动,使教师能够从内心真正的意识到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同时,教师也应该向学生家长定期召开家长会介绍德育课程,共同讨论有关孩子的道德品行培养,让家长们深刻了解到德育课程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意义,从而赢得家长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支持与理解。同时,家长也应该与孩子相处的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来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质,使其在未来成为国家宏伟蓝图的建设者。

2.加强校规校风建设

若想从根本改善中小学德育课程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我们必须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在教学楼走廊、阅览室、食堂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道德行为规范”等内容;教室内黑板报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民族英雄故事。其次,举办校园“文化月”“文化周”“志愿者”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激发行为的道德动机,从而达到训练学生道德能力的目的。

3.重视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上述对中小学德育课程发展受到的制约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德育课程中的大部分是通过“填鸭”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对讲授知识的吸收情况与整体素质的提升。学生缺乏对这些价值观念的实践,只有把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在课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任务,不仅仅是单纯的说教,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转化为自己实际行动,使学生养成热爱集体、有社会责任心的良好道德品行,组织同学们与德育教育有关的手抄报,通过感恩教育、诚信演讲、道德标兵评比、辩论赛等主题活动,循序渐进,使道德素养内化于心,知行合一。只有把德育课程的有关内容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的德育工作才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燕.发挥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J].中国教师,2019(04):108-109.

[2]高妍华,刘胜.高中班主任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J].学周刊,2019(15):170.

[3]邱岷,黄杰.浅谈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8):126-128.

[4]杜伟.互联网+时代中小学德育境遇之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85+87.

[5]邢晨阳.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4):193-194.

猜你喜欢

道德观德育教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助学金道德观
试论劳动法的道德观
创新理念下大学生道德观问题探析
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启示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