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近代中国进步发展的基本潮流

2019-09-10刘慧竹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对外开放

【摘要】: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与抗争的历史,近代中国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全体中国人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阐释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无论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因此,近代中国进步发展的基本潮流可以概括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从对外开放、工业文明、民族独立、民主法制、教育开明、婚姻自由来论证近代中国进步发展的基本潮流是充分的。

【关键词】:对外开放 工业文明 民族独立 民主法制 教育开明 婚姻自由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近代中国虽然饱受欺凌与压迫但总体而言近代中国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进步的。文章跳出传统的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潮流,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所表现出的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是基本潮流,在此前提下,从开放化、工业化、民族化、民主化、开明化、自由化六个角度来解读近代中國进步发展的基本潮流。

一、对外开放

近代中国从闭关锁国走向世界,进行对外开放,涌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被迫开放通商口岸,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清政府与西方国家在通商口岸进行经济往来,对外贸易也开始频繁。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增开了天津、烟台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 设立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虽然这一机构由洋人把持但是清政府逐步与国际相联系,进一步迈向国际化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城市先从东南沿海逐步深入到中国内陆,开放的城市数量也不断增加。清政府在政治上也不是封闭自守,“天朝上国”的观念逐渐弱化,涌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遵守国际间的关系准则,和其他国家互派公使、领事,1876年中国第一个驻英公使——郭嵩焘产生。近代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被西方列强攫取了一部分利益,但不可否认近代中国与国际接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工业文明

近代中国从落后的农业文明向先进的工业文明转变。鸦片战争前,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清政府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发展。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下,民族工业也发展起来,民族工业的主要代表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古代主要由驿站进行通讯交流,近代邮政事业取代了驿站的地位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中国近代的铁路、航运、航空也发展起来。中国近代的工业化道路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的希冀。

三、民族独立

通过反帝斗争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近代中国是一个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一战后,中国作为胜利的一方参加了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中国表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态度,这是近代中国用外交谈判的方式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做出的努力。1922年华盛顿会议,北洋政府和日本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把以前德国在胶州的租借地归还给中国,青岛海关并入中国海关,中国收回了胶济铁路。1928年底,中华民国政府经过多次外交谈判,废除了协定关税,实现了关税自主。二战期间,中国与德、日、意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取消,美、英也放弃了在华领事裁判权,中国取得了司法自主权。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是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表现。

四、民主法制

近代中国从传统的君主专制向现代的民主法制转变。经济上出现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政治上出现封建君主专制向现代民主法制的转变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度代替君主专制制度,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和思想解放。清末的统治者也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落后准备改变政治制度,实行宪政。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等自由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 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近代中国人民对民主法制的不断探索反映了中国社会出现的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的发展潮流。

五、教育开明

近代中国的教育、思想文化具有现代化的特征。古代的教育主要靠私塾完成,主要学习四书五经,蔑视科学技术,存在“奇技淫巧”的落后观念,选拔人才通过科举考试。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有外语性质的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如翻译人才、军事人才、技术人才等。选派留学生、翻译西方书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维新变法时期,文化教育进一步开明化。新法中明确规定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维新派人士倡导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维新时期,中国近代女学也发展起来,1898年,梁启超、康广仁在上海创办的“经正女学堂”是我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女学以西式教育为主,聘请一些西方妇女任教。近代中国教育涉及翻译、军事、技术等多方面,出现了选派留学生制度,受教育范围从男子教育扩大到女子教育,无不体现着中国教育的进步,中国向世界靠拢。

六、婚姻自由

近代中国社会呈现出婚姻家庭生活的现代化特征。传教士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度、婚姻自由对于腐朽落后的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是一种冲击。旧式的中国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在这种落后的、男尊女卑的婚姻制度下,造就了许多不美满、不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国传统的婚姻实行“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太过繁琐,结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甚至婚姻成为双方父母的一场交易。新式婚礼主张男女平等、自由恋爱、一夫一妻,追求精神上的共鸣,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可以离婚、再婚,出现了登报征婚、结婚、离婚的方式。婚礼效仿西方国家,由繁入简,后来出现了集体婚礼的现象。近代中国婚姻家庭生活向自由、平等、和谐、民主迈进,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向往幸福生活。

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遭受西方列强的欺侮,由被迫开放到自主学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形下,外交开放化、经济工业化、民族独立化、政治民主化、教育科学化、婚姻文明化程度取得一定进展。从整体上看近代中国是在挫折中不断进步的、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进步发展的基本潮流。

【参考文献】:

【1】郑剑顺.晚清对外开放的历史回顾及启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1).

【2】王效,王燕.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6(1).

【3】杨云鹏,孟于群.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理论与实践[J].云南大学学报,2013(4).

【4】徐永志.晚清婚姻与家庭观念的演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2).

作者简介:刘慧竹(1994-)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在读研究生,单位: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对外开放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四川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乡镇居民的现状与分析
探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必然与问题分析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上海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模式调研分析报告
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产能过剩化解
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纵横谈
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的现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