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2019-09-10王梦莹
摘 要:生态管理是一种需要多学科知识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和规范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公共图书馆利用生态管理模式可以构建和谐友好的社会自然服务环境,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生态管理的内涵和公共图书馆的生态定位来分析公共图书馆的实现生态管理的影响因素,浅谈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模式
一、生态管理模式的含义
生态管理是生态学结合自然科学发展起来的一种深层次的理论形态,社会科学管理的跨学科是人们对自然态度的觉醒,是人类进步、生态管理的标志。该理论在图书馆的应用,打破了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帮助图书馆推进了环境建设进程,加强了各种信息的互动。当前的图书馆建造没有考虑环境因素在内部设计中的运用。难以给读者带来愉悦的视觉感受,阅读环境也直接影响阅读体验。图书馆充分考虑网络环境下用户的需求,将生态管理理念融入图书馆规划中。公共图书馆可以把自然建筑环境、动植物、名人名画相结合,创造生态服务空间,让图书馆成为读者逗留的好地方。
二、生态管理的特点
生态管理改变了以往管理思想体系,综合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管理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这与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不谋而合。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平衡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矛盾,实现生态管理效益。生态管理的主体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生态管理具有系统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图书馆分析生态系统各部分之间复杂因素的关系,追求整体效益。生态系统也打破了阶级限制,有利于挖掘内部潜力,推动群众内部、各组织职能的实现。公共图书馆是具有一定内部空间的实体,是储存大量信息资源的场所。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其空间结构呈现出新型立体化的特点。构建绿色人文环境是实现图书馆环境优化的主要方向,图书馆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化管理,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内外部因素的整合形成的有机成果,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共图书馆在生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的目标是创造和谐阅读环境、促进服务生态在人类环境和空间环境中的协调共存。但也有一些图书馆过于追求自然环境,所处的位置远离城市或在交通不便的郊区,影响了服务的本职功能的问题。而在建筑设计方面,也存在图书馆外部设计过于花哨,内部空间布局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问题。许多图书馆没有考虑楼层设计合理,不同空间层间的相互干扰,自然环境的协调。很多图书馆内部空间光照不柔和,不利于读者长期停留在图书馆内。而建筑材料的选择不能体现绿色节能环保,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同时,由于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资源向多媒体资源的大规模转化,馆藏规模不断扩大,自身信息资源的处理技术也有待提高。目前一些图书馆无法利用先进的技术整合海量、零散的信息,不能提高線上线下资源的利用率,会导致资源建设不完善,产生大量的信息垃圾的问题。一些图书馆已经引入大数据和云计算来实现馆藏文献的在线传输,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但由于先进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专业人员的管理和维护,对图书馆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许多图书馆都有保守、封闭的管理理念,忽视用户个性和服务内容的创新,缺乏用户的情感交流,不利于提升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公共图书馆的生态管理策略
(一)建立以科学合理的生态管理目标
实现生态管理的第一步是通过生态管理的手段,考虑各个要素相互匹配形成全面的管理目标。图书馆必须通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数据中的规律,模拟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管理方案提供有效依据。在制定非生态管理目标时,必须考虑全局综合考虑各种干扰因素,从短期、长期、中期等目标中细化管理目标,确保目标的可行性。
(二)科学分析,制定生态管理方案
公共图书馆制定的生态管理方案不应过于抽象,要综合考虑才能达到生态管理目标。图书馆管理者要对中国现有的服务现状进行评价,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综合考虑这些环境因素,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管理。了解图书馆业务发展趋势的演变与图书馆的经营状况,设计科学的管理方案。同时也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及时要为生态方案提供各种条件,促进图书馆生态管理不断发展。
(三)基于生态评价进行反馈与校正
图书馆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对反馈进行修正。生态评价是以公共图书馆的生态管理为基础,以科学评价的最具针对性的方案为依据,既要考虑经济技术运行的可行性,又要考虑管理活动的动态平衡性以及要考虑规划的长远目标,即效益图书馆在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即时性把握各种干扰因素变成一种可控的科学管理,并且及时修复和改变原有方案,确保生态管理有序施行。
(四)营造人文环境
生态管理应体现人文精神,以和谐、互动的方式化解各种矛盾。公共图书馆要引入生态知识改造内部环境,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理念融入到日常活动中,可以开展生态教育讲座等方式,让公共图书馆才能立足于生态从重新审视原有管理模式的角度不断创新,创造更舒适的群众文化学习的空间,要充分考虑绿化植物的作用,例如隔音、降温和清新空气的作用,让读者在人文环境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五)信息资源建设
公共图书馆本身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应该利用生态管理推进网络化管理,作为信息管理中心,良好的信息管理建设是保证图书馆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图书馆管理要有专业的人才资本设备,为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利用提供条件。一方面,还要引进先进技术,吸引高科技人才,为技能培训提供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寻求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
(六)运营能力建设
生态管理理念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管理者的理念,也是改变图书馆管理者行为的重要理念。公共图书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生态知识,提高全员素质职业道德,将生态理念贯穿服务的全过程,这也提高了文献流通率。图书馆管理者也可以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确保各项设施、材料达到环保标准,激发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热情你的集体智慧提高了图书馆的运作效率。
(七)生态系统优化。
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检验和修正的过程,而这一动态过程是建立在独特的环境基础上的。图书馆要实现环境系统的优化。就必须具备适应内外部变化的能力,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图书馆由于生态系统实施周期长,应充分考虑各种干扰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结论:
生态管理理念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体现了图书馆管理在时空上的多维性,动态性。改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提升了图书馆管理的整体效益。用生态管理模式建设生态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新方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的集思广益,解决生态管理面临的技术难题。把生态管理与智能图书馆建设相结合,推动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臻,罗瑜.公共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5):90-93.
[2]刘朝晖.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策略生成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1,(5):34-37.
作者简介:王梦莹,(1990.08--),女,汉族,籍贯:北京,最高学历:本科,职称:助理馆员(初级)研究方向:图书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