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浅析
2019-09-10姜德雨
姜德雨
摘 要: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提高个人的语文教学能力,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己任,时刻关注语文教学状态,便于推进语文教育工作。目前,我国诸多语文教育从业者提出语文教学的策略,给现阶段的语文教师提供不少可用的教学策略,帮助现阶段的语文教师提高个人教学水平,但不少语文教学策略太过宽泛,新手教师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是无所适从,找不到切入点。本文从基础的语文教学入手,分析目前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从何方向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举措,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以供新手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一、建立轻松的师生关系
建立轻松的师生关系是目前教育行业所推崇的教学观念 ,但由于实际教学情况的繁琐,师生关系一直是教师在教学时难以把控到位的元素。教师应该明确个人只是帮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不应该是强制学生学习的说教者,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用轻松地状态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更多内涵,而并非是教师强硬地将所有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抵触。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保持轻松的关系,教师需要在课上和课下多关爱学生,在课堂上抛砖引玉某个知识点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讨,再融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点。语文教学内容本身比较乏味,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轻松的关系,才能便于教师将枯燥的内容传输给学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增设师生间的互动窗口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过于死板,教师单纯地将语文知识传输给学生,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容易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致。因此,高中教师必须有互动教学的意识,尽可能地多为学生提供与教师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中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风格。增设师生间互动的窗口,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参与感,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设置对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可以参与到课堂中来,一方面可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增加学生的体验感,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互动情况调整教学节奏,新手教师在把握教学节奏时,难免因为经验不足而出现偏差,学生的接受情况再互动时表现得十分具体,教师便可以把学生的互动情况当做标准,来推进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三、合理地延伸课外内容
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印象是刻板的,经过小学、初中的语文学科学习,学生对于高中语文学习难以产生兴趣,此时,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延伸课外内容能够起到增强学习兴致的效果;另外,由于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难度大,学生普遍学习兴致不高,此时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引入课外内容,更容易提高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作为教师,需要把握整个课堂节奏,在教学工作开始前,用课外知识勾起学生到学习兴致,课外知识可以是当前的时事热点,也可以是某个诗人的轶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地引入课外内容,语文教学将不再仅是知识的灌输,也会上升至情感层次,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提供帮助。
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语文成绩,让学生可以在高考中考出满意的语文成绩,顺利升入大学深造,这是传统教师的教学观念。然而到了新时代,语文教学不该仅看作是知识的教学,根据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应该看作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学科。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先转变个人的教学观念,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将情感内容的输送作为辅,确保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稳固个人情感,建立端正的三观,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创新,让学生进入社会后更具有创新意识。总之,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对当前高中语文行业的发展也有不小的促进作用。
五、結束语
本文总共给新手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了四条教学策略,基本从语文课堂入手、从基础的教学策略入手,为新手教师提供教学思路。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调节师生关系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师生间的互动窗口,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让语文这一门学科逐渐从教学学科转为人文关怀的教学途径,不仅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增进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 ,作为语文教师,也必须随时寻找灵活课堂的方式,才能将传统的课堂变活,也才能将语文学科的价值最大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风向才能向着积极的走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策略分析[J].黑河教育,2019(06):16-17.
[2]杨贵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要”[J].学周刊,2019(20):104.
[3]陈成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教学[J].名师在线,2019(1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