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创新投入对出口模式的影响研究

2019-09-10覃林珠高重阳刘君廷周可梓

关键词:创新投入

覃林珠 高重阳 刘君廷 周可梓

摘 要:本文运用2012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企业创新投入对其出口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投入与企业直接出口模式和间接出口模式都呈显著正相关。而当企业创新投入带给企业的效率提升能够满足企业直接出口的条件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直接出口是比间接出口更高级的价值实现方式,这意味着企业创新投入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中国政府部门应该鼓励企业创新,同时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创新投入;出口模式;直接出口;间接出口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促使不同企业选择对其最有利的出口模式,很多学者对影响企业出口模式的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归纳总结影响企业出口模式的因素如下:(1)企业生产率水平,即生产率水平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间接出口模式,生产率水平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生产率水平处于两者之间的企业倾向于选择混合出口模式;(2)企业规模,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3)制造业企业的生态效率、融资约束程度,即生态效率越高或者融资约束程度越低,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反之则越倾向于间接出口模式;(4)地区的腐败程度,即在腐败程度较为严重的地区,企业更倾向于间接出口模式(即通过贸易中间商出口);相较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腐败较为严重的地区更倾向于选择间接出口模式。

综上所述,已有的文献主要考察了企业生产率水平、企业的规模异质性条件、企业所处地区的环境对企业出口模式的影响,很少有学者单独把创新投入作为影响企业出口模式的因素进行研究。而创新在促进一国贸易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文献研究已经证实创新有利于出口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引导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当前,国务院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正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同时直接出口是比间接出口更高级的价值实现方式。因此,我们研究创新投入对企业出口模式选择的影响,实证分析企业创新投入与企业出口模式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企业的出口行为通常是从零出口向间接出口再向直接出口逐渐转变的,生产率低的企业不出口,只服务于国内市场,当企业通过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生产率时,企业会倾向于选择间接出口模式。因此我们建立研究假设H1:随着企业创新投入带给企业效应的增加,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减少零出口为主的模式,相应地增加间接出口乃至直接出口的模式。

当只考虑中间商的行为时,制造企业出口行为可以划分为“零出口”、“直接出口”、“间接出口”三种选择模式。当企业将产品直接交付给国外的消费者时,即企业选择直接出口模式,此时,企业能够获得更高额的利润,但必须承担贸易成本:运输成本、进口关税以及其他由于将产品出口至国外所产生的费用等固定成本,显然,出售给中间商的固定成本要低于直接出口的固定成本,因此当企业承担不起直接出口的成本时,企业会利用中间商的范围经济优势,选择间接出口模式。当企业进行了创新投入,即通过研发或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等方式带给企业的效应(如提高生产率、降低产品的单位固定成本)满足了企业直接出口需要的条件时,企业会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因此,我们建立研究假设H2:随着创新投入带给企業效应的增加,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降低间接出口,增加直接出口。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我们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2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企业营运的营商环境调查状况。这次共调查了2848家中国企业,其中制造业企业1692家,零售业企业158家,服务业企业850家。参与调查的城市有25个,均匀分布在全国各地。涉及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大众媒体等26个行业。调查的内容包括控制信息、基本信息、竞争程度、企业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销售额占比、企业创新方式、创新与科技、融资、劳动力、商业环境、企业绩效等。这项调查数据的受试者为总经理、会计师、人力资源经理和其他企业职员。调查样本根据企业的注册域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因此调查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本研究中,有效数据为2624个,这是因为我们剔除了一些含有缺失值的样本,例如就创新行为而言,最后三年是否有研发支出中缺失了13个观测值,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将这些观测值剔除。

(二)计量模型和变量定义

为了考察企业创新投入对出口模式的影响,我们遵照相关文献的做法,将本文的基本计量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controls表示控制变量向量,在本文中,我们将企业年龄(year)、企业规模(scale)、市场竞争程度(compete)和员工培训(train)作为控制变量。

(1)企业年龄(year)。企业年龄被定义为2012减去其创始年份,企业成立之初,一般只从事国内贸易,随着企业年龄的增加,开始通过间接出口来从事国际贸易,在获得国际市场和对外经营权之后,转向直接出口,所以我们认为企业年龄越大,越倾向于采取直接出口模式。

(2)企业规模(scale)。我们使用员工人数将企业的规模分为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我们定义大型企业为员工人数大于等于100人,中型企业为20-99人,小型企业为5-19人。研究发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降低间接出口模式,相应地增加对直接出口的选择。

(3)市场竞争程度(compete)。市场竞争程度定义为主要市场上竞争者数量。研究发现,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间接出口。

(4)员工培训(train)。对员工进行培训的企业,相对来说人力资本质量较好,企业生产率水平高,因此可能会使企业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

四、计量分析

(一)企业创新与间接出口

在表2中的列(1)只考虑了最后三年是否有研发支出(RD)与企业间接出口模式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显示最后三年是否有研发支出(RD)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意味着如果企业最后三年有研发支出,企业会倾向于选择间接出口模式。最后,企业规模(scale)、企业年龄(year)、员工培训(train)和市场竞争程度(compete)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这表明企业规模(scale)、企业年龄(year)、员工培训(train)和市场竞争程度(compete)对企业间接出口模式的选择无显著影响。

(二)企业创新与直接出口

在表2中的列(6)只考虑了最后三年是否有研发支出(RD)与企业直接出口模式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显示最后三年是否有研发支出(RD)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意味着如果企业最后三年有研发支出,企业会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这可能是因为企业通过研发,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增加单位时间产量,使分摊到每件产品的固定成本变少,使企业能够支付得起直接出口的固定成本,从而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企业通过研发带来了中间产品,这种中间产品的特性让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以防止技术外泄,保持企业竞争力。此外,还有可能是企业通过研发,提升了品牌价值,为了维持企业形象,更好地管理企业品牌,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

在表2中的列(7)至列(10)依次增加了企业规模(scale)、企业年龄(year)、员工培训(train)和市场竞争程度(compete)4个控制变量,从表中我们发现,企业规模(scale)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该结论与马林梅研究得出的结果一致。

企业年龄(year)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年龄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对此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年长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和丰富的经营经验,对国际市场的熟悉度高,在海外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这些有利条件促使企业选择直接出口模式。

企业竞争程度(compete)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大,选择直接出口的倾向性越小。这可能的一个解释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产品生命周期变短,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愈加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尽可能地使本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集中精力和资源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业务,将自己薄弱的业务(比如销售环节)外包给其他企业。相反地,当企业处于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地位时,面临的竞争对手较少,因其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在出口模式中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最后,员工培训(train)对企业直接出口模式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本文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寻找了企业创新的替代性指标:(1)是否引进新质量管理流程(management),若引进新管理流程,则赋值为1,否则为0;(2)是否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tech),若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则赋值为1,否则为0。

(一)创新投入和间接出口之间的关系

回归结果经整理后汇报在表(3),回归结果显示在1%的水平上,创新投入的系数显著为正,即企业引进新技术或新设备会使企业倾向于选择间接出口模式,该结果也与前面以最后三年是否有研发支出作为创新投入的指标所研究得出的结果一致,由此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二)创新投入和直接出口之间的关系

回归结果经整理后汇报在表(4),回归结果显示在1%的水平上,创新投入的系数显著为正,即企业引进新管理流程或引进新技术和设备会使企业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该结果与前面以最后三年是否有研发支出作为创新投入的指标所研究得出的结果一致,由此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六、结论与政策内涵

本文运用2012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企业营运的营商环境状况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企业的创新投入对其出口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投入与企业直接出口模式和间接出口模式都呈显著正相关。而当企业创新投入带给企业的效率提升能够满足企业直接出口的条件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企业应当积极创新。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国际竞争加剧,单纯的依靠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已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增长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企业自身的利益需求。企业要在国际分工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其首要任务就是增加创新投入,以技术要素参与国际分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企业应当适当扩大规模。上述实证已经证明,企业规模与直接出口呈正向变化: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需求状况适当地扩大规模,以此产生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最后,政府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比较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机制和政策环境,形成有效的出口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春頂.异质性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9.

[2] 马林梅.企业规模异质性与出口模式选择:间接、混合与直接出口[J].当代财经,2014,(9):98-109.

[3] 毛毅.企业间接出口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微观企业的实证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12):48-56.

[4] 王智新.创新、企业生产率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D].西北大学,2014.

[5] 周京.技术创新与我国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创新投入
政府科技资助方式、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高新技术园区创新投入周期研究
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分析与对策
增值税减免、企业税负与创新投入
企业所得税减免能否促进创新投入?
创业过程视角下创业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扬州物流企业机制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环境不确定性、CEO权力与企业创新投入
公司治理、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自然人控股公司中R&D投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