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培养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019-09-10张瑞君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聋生家校共育

【摘要】:培养聋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聋生充分地了解主流社会群众,亲身体验到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产生良好的感情基础,逐步深化为自我发展的内需,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聋生 社会适应能力 家校共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于残疾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能力,是他们的生存之本。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这种能力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融入社会,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现实中,随着聋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在情感上逐渐疏远主流社会,行为上背离社会生活基本原则的现象有增无减。培养聋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大量的社會实践活动,让聋生充分地了解主流社会群众,亲身体验到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产生良好的感情基础,逐步深化为自我发展的内需,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在如下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一、以活动为载体培养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走进大自然,了解本地人文环境,强化聋生的亲社会行为。

聋生由于先天的生理缺陷,所以接受信息量,远比正常人少得多,往往会出现孤独、脾气暴躁等一系列问题,行为上往往会表现出自私、不合群等现象。再加上他们的活动时间大部分在学校,很容易产生厌学、烦躁的情绪。针对学生的上述情况,我校结合我市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研学活动。春天带领学生步行至学校附近的植物园,踏青赏花,给孩子们创造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秋天来到美丽的黄河入海口,欣赏芦花飞雪、“红地毯”、观赏各种鸟类。这些活动大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体验快乐生活,为他们更好的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交往意识。

聋生由于自身特殊原因,大都缺乏合作意识、以及与别人相处、交往的基本技能。我校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交往意识,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大量的文体活动。跳绳比赛、运动会、越野赛、拔河比赛等活动都会设置集体项目,我们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本着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动员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校每年的都会组织助残日、六一、元旦文艺汇演,有时在校内演出,有时在校外演出。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站在舞台上,每位学生都是最美的,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自信。

3、切实加强学生课外活动,发展聋生特长。

为了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要。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开设美术、篮球、足球、羽毛球、书法、计算机、手工、健美操、刻瓷、丝网花、面点等兴趣小组,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学校将第二课堂作为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要求专职教师辅导、固定时间、学期制定详细、科学的计划,并派出教师外出学习,提高专业能力。通过几年的培养,我们学生的刻瓷作品、丝网花已经组织了多次义卖活动,收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面点小组的学生也获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被聘用到各大饭店做面点师。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在全市组织的绘画、书法作品评选活动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二、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鼓励家长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条件

1、转变家长的观念

我们班有两个这样男孩,父母很少带他出去玩,只能和同学(聋生)一起玩,没有正常儿童做朋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记得上学期普校的一个班级来我校搞联谊活动,其中有一个交流这一环节。我发现这两个孩子几乎不知道怎么和正常孩子交流。相反,我们班的另外一名女孩,虽然发音不及这两名孩子清楚,但是在老师的翻译和书写的帮助下能够自如的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聊天,很多孩子都喜欢和他聊天,同行的家长也都表扬她语言发展的好。事后,我和这名小女孩的家长沟通了一下,了解到这个女生有好几个正常孩子的好朋友。周末她们在一起经常聊天,做游戏,锻炼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针对这两个男孩交往能力差的现象,我做了一次电话家访,首先让家长认识到社会适应能力差,对孩子以后工作、生活的影响。然后向家长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们给孩子创造机会,一学期找到一个校外的好朋友,家长也都很配合我的工作。前几天的习作课《我的好朋友》,这两名男生,一个写了他的邻居哥哥,另一个写了他素描班的同学。从作文中,我发现了他们两个交往意识、交往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带孩子进行亲子游,开拓孩子视野。

亲子游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拉近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亲子游不一定是名胜古迹,公园、广场、就连一次小型的家庭聚会都能成为我们亲子游的阵地。在游玩中家长要时刻注重发展孩子的语言,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鼓励他们参与到别人的交流活动中,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交往中学会有爱、支持,学会自我约束。

总之,让残障学生由个体的“人”转变成为社会的“人”,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愿。只有家校共育,才能切实提高残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他们才能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人生舞台。

【参考文献】:

【1】徐浙宁、郑妙晨:国内“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0(5)

【2】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人民教育》,2001(12)

作者简介:张瑞君,198202-,女,汉,,教师,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能力聋生家校共育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探讨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