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策略解析

2019-09-10陈雪萍

高考·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对物理课程标准更是有了新的要求,高中物理课堂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目的在于为社会、为大学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即使对物理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要求,各个学校也主动参与改革的进程,不断探求、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物理课作为一门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课程对于学生对物理课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指导。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培养上综合考量,明确学习方向和重点,以此来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引言:对于新下发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学科提高了教学标准,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让学生学好实验课程,做到理论和实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提高对于实验问题的学习、探究意识,要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制定实验计划,解决问题。所以说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1.当前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基本情况

1.1理论和实验不匹配

对于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子们来说,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也较为紧迫,因此学生在校时,老师会尽量在课堂时间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缺少了实验课程,学生是理论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不能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课的研究当中。有的物理课虽然有实验的内容,但是一般会穿插在理论课之中,内容少而短,对于多数老师来说,对实验课也是缺乏重视。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实验课的安排较少,大多数的实验室设置也是十分简陋,实验室的配置达不到标准,在多数学生同时上实验课时,实验室容纳量不够,而且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在讲台演示实验过程,学生无法亲身参与到实验中,这样导致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参与感不强、学习效果差,从而达不到实验效果[1]。

1.2实验过程浮于表面

对于高中生来说,经过初中的前期学习,对于物理知识相对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对于实验课中实验的内容和结果可能已经知晓,多数物理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过程当中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性的培养,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细致的讲解实验课程中的细节内容,简单的实验过后,就直接指出实验的结果,学生在实验课前可能已经知道实验的结果,更是忽略对实验过程是学习,只是等着看到事先知道的实验结果。实验课程的目的本就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中来,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细节、实验重点的把握,但是经过这样粗略的实验课后,学生对实验的把握仍然不够,实验课也失去了它本身的作用和色彩。

2.核心素养下所必备的教学策略

2.1加深知识理解,以物理方式思考问题

用物理方式思考问题,是老师对学生知识培养的最终目标。物理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有老师的实验课程简要介绍、老师演示实验内容,最后是学生的亲自动手实验,主动体会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经过学生自己对整个实验流程的感悟,化解成自己的东西,形成一种物理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2]。比如鲁教版高中物理课本中,课时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我们需要学习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熟悉对计时器的实验方法。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减少误差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作为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寻找误差产生的来源,和学生讨论如何减小误差。科学探究应是开放的,除了给定的器材之外,其他的实验环节可以全部让学生来进行参与。对于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具体的测量物理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教师应将介绍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作为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过程的一个切入点,对于培养学生以物理方式思考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实验教师可以先通过对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的介绍,让学生明白纸带是用来记录下小车实际运动的在间隔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的,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公式推导出计算加速度和速度的方法。所以在实验课程中,老师要带动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我们可以通过带领同学共同回顾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实验参与度,最终达到我们的实验目标,让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2.2探究实验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物理实验课程对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對客观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物理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一个实验的详细讲解,打开学生实验课程思维的大门,例如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学习,在以后相关的实验内容里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能对不懂的实验课程主动预习内容,在老师预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过程时带着问题观察实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室,细致观察实验过程,对于实验结果认真统计分析,认真总结,最后通过一次次实验形成自己独有的实验过程研究方式和好的学习方式。通过实验过程,学生们可以学习到物理前辈们的思想态度,在以后的物理学习当中形成自己敢于思考、对不懂的事物敢于质疑的态度。同时老师在实验过程中也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探究实验,展现实验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2.3加深实验内容,注重思维引导

探究实验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目的是改变学校几年来对学生刻板的培养方式,提升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立体化思维[3]。同时实验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实验的原理不仅指实验的理论道理,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的综合性的结果,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整个实验的流程,实验的装置、器材等。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对实验原理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要彻底掌握实验原理,才能在实验过程中有新的想法和观点,即使是相同的一个实验,我们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达成我们最终的实验目标。

2.4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力

对于学生来说,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对于不同的事物都有着不同的看法,而身为老师就要抓住学生开放性思维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导和培养。在实验课时,老师通过面对面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发散想象、发散思维的空间,促进各层次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老师可以通过一边实验一边讲解一边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老师通过讲解直观的实验事物,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思维教学,加深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体会、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4]。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多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和质疑,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之下,学生能从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中,打破了过去的思维模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将自然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逆向与横向思维能力。

结语

实验课程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是教师对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的课程。学生在实验中积极主动参与,形成科学化的物理思维模式,并且实验课结束之后,要进行独立思考,将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紧密的连接起来,课后积极和同学一起研究讨论,对仍存有疑问的内容及时向老师请教。在实验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分析,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消化理解,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对于现阶段的物理课教学来说,学校也应当更加重视物理实验课,将强对实验室的升级改造,完善实验室器材,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的控制,最终为社会输送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更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瑞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39.

[2]張亚云.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55-156.

[3]王芬.从核心素养角度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189-190.

[4]曾雪琴.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146-147.

作者简介:陈雪萍(1982.12-),女,汉族,福建福州长乐人,大学本科,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物理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