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一年级科学课优化教学的研究

2019-09-10刘晓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71期
关键词:科学课植物科学

刘晓君

作为一名从教四年的科学老师,我一直在摸索如何更好地上好一节科学课,让科学课堂与其他课堂不一样,让学生更喜欢科学课、上课有更多收获。自2017学年起一年级新开设科学课,因为大家只接触过三年级以上的课堂,不知道从何入手。如何上好一年级的科学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东西成为讨论焦点。经过两学年的摸索,我认为,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基础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现象,一步步达到教学目标,得到初定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在课堂的一开始就牢牢套住学生的兴趣,课堂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好课堂的引入环节。最好能把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亲切,也让学生觉得课堂所学知识是能解决生活问题的,有用的,自然参与兴趣会更高涨。在参加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科学一年级研讨课时,余晴老师把《用手来测量》一课的导入情景设计为“为家中的厨房设计一道合适的趟门”,这样一来,学生在设计中更有代入感,从而激发出参与制作的兴趣。在《在观察中比较》这一课中,我首先播放“恐龙乐园”的短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比较哪只恐龙最大,给其大小排序。学生由一开始的热切讨论转为带着学习任务认真观察。此过程中,学生投入兴趣,把注意力放在比较上面,接下来我将对学生的比较结果进行评价,显然,有些学生答案不正确,这时教师需教授正确的比较方法,用恐龙模型再次激起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进一步增强。

二、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揮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自己用图画归纳出来,然后在小组合作、讨论及教师的引导下,做出正确判断,推测出合理的概念。例如,在《给动物分类》一课中,学生按设计单上的方案完成动物分类的任务后,我不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开来一个“分享会”,让小组到讲台上分享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通过分类动物得到的知识。分享过程中,讲台下的学生允许进行提问和补充。学生在参与“分享会”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碰撞,自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老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更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的参与方式,让学生对科学课堂保持新鲜感。例如:做笔记时,除了文字笔记,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画、画韦恩图、画气泡图、画思维导图、画手抄报等形式进行记录。分享实验结论时,除了采取问答形式,还能召开“分享会”“接受全班大拷问”“采访”等形式进行。

四、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在《观察一种动物》一课中,学生对自己带来的蜗牛进行观察后,我询问学生:“你们还想知道蜗牛的哪些知识?”学生提出了蜗牛有没有听觉、蜗牛有很多牙齿、蜗牛会流口水等疑问。我立刻抓住机会,让学生课后回去收集有效证据。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想法,所以这节课学生表现得特别活跃。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上科学课,每一节课上课都是很开心的,有一次我上完《校园里的植物》一课之后,我问学生:这节课中,你们觉得快乐吗?全部学生说很开心,很快乐。“那你们最开心的是什么?”老师让我们出去观察植物,老师让我们小组上讲台展示活动手册。我追问:老师这节课讲过什么还记得吗?好多学生答不出来,甚至有些学生居然说不记得了。这让心情有点反差,并且大吃一惊,引发我自己的思考:是我这节课讲得不好吗?还是我让学生出去观察太轻率了,还是我自己说自己的,学生开小差了?我讲了一节课,满满的知识,还有仅有的一条简单科学概念,居然没有记住。

我不甘心学生这样的回答,所以我在四五年级的学生里面也进行了调查,同样问了学生类似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差别不大。我反思:其实学生记住的是亲自参与的实验和有趣的活动,比如我让他们走出课堂观察植物,让他们展示活动手册的成功。原来不是我满堂灌,死劲讲,把自己事先编好的剧本演好,学生就收获越多的。关键在于学生只会记住他们印象深刻的。那么是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就获得越多呢?在科学课堂上恐怕不是这样简单的正比例关系。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我做了多次的调查,结果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我发现对学生产生深刻印象的大多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的实验和有趣的活动。这个现象提醒了我,学生参与课堂的整个过程,就是让他们带着疑问走进科学课堂,然后有思考地走出课堂,这样对于每一个科学概念才会记忆清晰。

五、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在课堂中老师注意通过及时评价对学生做出引导和鼓励。我尝试小组加分、奖励科学家名片等方式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获得较好的效果。

一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科满怀期待,我去到课室,学生甚至会欢呼,但是二年级学生似乎已经对我热情减半,看到我是麻木地拿出科学书。我想,为什么会这样的呢?经过一年的教学,学生对我这位科学老师失望了吗?还是对科学失望了?其实,每个孩子对学习都有好奇心和期待值,关键是是我没有做好引导。在《观察一棵植物》一课中,孩子们因为带回来了自己种植的胡萝卜、大蒜处于兴奋又期待的状态,我把带了植物回来上课的孩子表扬一遍,并且利用部分孩子的植物作为教学演示。到我评价完毕,兴奋的孩子注意力完全在植物上面,我的话没办法进入他们耳朵。由此我想,是我自己评价方式有误,没有评价学生养植物的行为,而是仅仅评价了他们带植物回来的结果,我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行为塑造。学生种植植物是有兴趣所以去做,但是植物带回来学校以后似乎价值就不存在了,我是否应该关注学生种植的植物后续发展如何。如果我只注重课堂上的效果,而忽略我的评价其实可以延伸到课后。因为多次这样的只注重课堂评价,忽视课后评价,学生才会学习动力下降。

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意识,摸索出更多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方法,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当孩子的行为偏离我的预设,不需要感到焦虑。教师自身概念清晰,给这堂课的定位更加精准,就不至于有混乱课堂出现。只要孩子能学到知识,就不要过分关注教学技术层面,如环节如何巧妙紧凑、衔接语又应该如何、实验效果如何清晰、课件如何精美,应把更多的思考放在孩子的本身。

猜你喜欢

科学课植物科学
难忘的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科学拔牙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