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理论视角下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探析

2019-09-10张伊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71期
关键词:师幼互动阅读习惯幼儿

张伊媛

【摘要】对话理论要求教师加强与幼儿的平等对话,尊重幼儿的天性,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与自我表达。“对话”不局限于师生对话,还包括生生对话、幼儿与自己的对话、幼儿与物之间的对话。对话理论宣传幼儿本位的教育理念,但具体如何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教师该如何与幼儿对话仍然是个难题。本文基于笔者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从言传意会、文本有情、知文达理、奇思妙想四个方面,分析对话理论视角下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以彰显阅读的艺术性、人文性、思想性以及趣味性。

【关键词】幼儿;对话理论;阅读习惯;师幼互动

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倾心引导和训练、同时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对话理论要求教师加强与幼儿的平等对话,尊重幼儿的天性,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与自我表达。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探究分析对话理论视角下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一、言传意会,初现阅读的艺术性

高品质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有些内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此,基于对话理论理念下的幼儿阅读就要尊重阅读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尊重幼儿与文本之间独特的个性“对话”。

首先,教师要将对话与自主阅读有机结合,鼓励幼儿自主阅读绘本。阅读绘本是幼儿通过图画与文字了解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界进行接触对话和互相作用的过程。一般而言,适用于幼儿阅读的绘本难度不高,幼儿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基本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教师是幼儿在学校中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在幼儿与外部社会的联系与互动之间扮演中介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幼儿的平等对话,尊重幼儿的天性,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与自我表达。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自主阅读过程的观察,加深对其个性的了解,明白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和幼儿沟通对话,实现隐形的教育功能。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并非忽略与幼儿的对话。例如,在阅读《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绘本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劳拉那么讨厌吃番茄,最后为什么吃了呢?”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故事中,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专注度。

另外,图片、音乐、视频等相比文字能够更加直接地唤起幼儿情感的火花。因为幼儿的阅读模式仍然是以具象感官为主,有效地利用辅助阅读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大有裨益。例如,绘本《小公鸡和小鸭子》讲述了两个不同物种的小动物之间的友情,教师要引导幼儿欣赏绘本中的插图,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和友谊的珍贵,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会热爱生命、团结友爱、取长补短;要通过对话引导幼儿观察插图中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嘴、脚的差别来帮助理解文中两者互助的故事情节。

二、文本有情,体现阅读的人文性

阅读是对幼儿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与启发,没有情感上的触动、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幼儿阅读的理解就是肤浅且片面的,而且难以做到“融会贯通”。所以在与幼儿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情动情,通过启发幼儿的情感来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从而增强阅读的人文性。同时,以情动情的过程既要与阅读的内容紧密相连,又要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傻乎乎”是一个叠词,在原文中“傻乎乎”一词的用法与“傻”的感情色彩大不相同。在与幼儿的对话中教师可以将这两个词对比,引导幼儿体会两者的不同之处:

师:“傻乎乎”和“傻”各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呀?它们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幼:“傻乎乎”给人一种可爱的感觉,“傻”有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师(出示动画人物“懒羊羊”的图片):大家认识这只羊吗?幼:懒羊羊。师:和“傻乎乎”一样,“懒洋洋”也是一个叠词,你们还能想到相似的词语吗?幼:胖乎乎、圆溜溜、绿油油、红彤彤、黑漆漆……

三、知文达理,凸现阅读的思想性

情理不分家,阅读既是对幼儿情感上的感染,也是对幼儿思想上的启发。师幼对话既要重视对幼儿的情感熏陶,也要注重对幼儿的思维启发,要加强对幼儿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要依据对话理论,在合适的环节对幼儿进行点拨、引导和升华。对话理论的观点强调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主动理解能力,加强对幼儿思维的启发。

例如,在绘本《乌鸦喝水》的阅读中,教师在幼儿已经基本理解了“渐渐”这个词的意思后,可以通过对比与对照的手法再进一步深入对话,继续询问“瓶子中的水在随着石子的掉入渐渐地升高,此处为什么要用‘渐渐’这个词呢?如果我们去掉‘渐渐’会怎么样呢?”对于幼儿而言,对比、对照类的问题还是较难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展开对话。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对话问题:“乌鸦在喝水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如何解决困难的?”这种对话设置难度较低,涉及简单的推理和寻找信息的技能,可以调动幼儿进行积极思考。

四、奇思妙想,凸显阅读的趣味性

幼儿的学习首先从模仿开始。绘本的语言短小、整体充满韵律感,非常适合幼儿进行模仿。例如,在《和甘伯伯去游河》绘本中,甘伯伯先后接待了九个乘客,对每个乘客说的话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通过提问“想像一下上来的是一只小鸟,假如你是甘伯伯,你会怎么说呢”,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学习使用“但是”“只要”等表示转折的词来进行模仿。

绘本故事情节生动,里面充满了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对此,教师可以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充满创意地进行联想,同时在对话中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幻想,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例如,在《好饿的小蛇》绘本中,一条饥肠辘辘的小蛇遇到了一只香蕉,它会吃吗?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师:你们看,小蛇在很饿的时候遇到了一只大香蕉,你们猜小蛇接下来会怎么做?生1:一口把香蕉吞下去。生2:我觉得他不会吃香蕉,蛇只吃肉的。生3:但是它很饿,很饿的时候小動物什么都会吃的。师:你们的想法都非常好,我们再翻到下一页看看小蛇到底怎么样了。

不同的幼儿对此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教师在对话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设心理安全的对话氛围,鼓励幼儿勇于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设置单一的、标准化的对话与评价模式。

总之,在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中,对话理论要求教师要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感受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从幼儿成长而来,幼儿时期的记忆也许已经模糊不清,但我们要注意时刻观察幼儿、关心幼儿,注意感受幼儿的情绪,加强与幼儿的交流和互动。只有以幼儿为本,将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转化为引导者,加强师幼对话,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寻找绘本的另一种价值[J].教学探索,2014.

[2]郑国民,谢锡金.提升幼儿阅读能力到世界前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李玲华.幼儿园绘本教学策略与快乐阅读[J].经验交流,2013.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阅读习惯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