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电影导向下《影视剪辑艺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9-09-10惠阳
惠阳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微电影蓬勃发展,作为微电影创作中的一环,这也给《影视剪辑艺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丰富地方文化为出发点,探索多元化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理论及实训环节进行创新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蓟辑:实践教学:改革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普通人创作电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微电影的诞生为广大电影好爱者及专业人士打开了新的大门。微电影的发展对其后期剪辑的水平提出了要求,影视剪辑的研究非常必要。
影视剪辑课程是当前我国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必修的实践课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影视剪辑课程,可以了解微电影剪辑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掌握微电影后期剪辑技巧。同时,学生利用所学过的摄影摄像、视听语言等课程,能更好地完成理论与技能课程的结合。笔者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三个方面进行《影视剪辑艺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理念改革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所说:“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这些要求为地方性院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院《影视剪辑艺术》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提供了指针。课程设计时,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作品说话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路,充分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要求。
然而,在《影视剪辑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理念的限制,教师的授课主要集中于影视后期所使用的软件本身以及教材。课堂上的教学案例多是教材自带,案例比较刻板,忽略了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学识、时间,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虽然很想进行实践操作,但由于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学识有限望而止步。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在思想上应转变以教材为主的单一思路。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既注重教材案例的讲述,也要注重身边榜样的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优秀作品拿来作为案例分析,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为学生在同等水平的基础上自我评估,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拿学生剪辑的作品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往往呈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作为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核心课程,《影视剪辑艺术》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是理论与实践二者缺一不可的专业课程,结合我院所在城市——开封的发展需要,传播开封文化,将我院教育成果服务于地方,是当前《影视剪辑艺术》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走进合作企业和单位,了解当前市场对影视后期人才的需求,将这些人才需求渗透到日常教学和实训中。努力参与合作项目,以项目为主线,模拟制作过程,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发项目,创新创业,成立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或者通过“猪八戒”等网络平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
二、模式改革
影视剪辑是微电影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与策划、摄像、表演这些创作环节不同,它更突出后期制作者个人的创意、审美、技术,因此创作起来可控性比较强。同时市场对于影视后期人才的需求量大,婚庆策划、企业宣传、广播电视台等均有需要,结合教学理念的革新,如何利用影视后期剪辑服务地方经济,就成了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重点。
其一,明确实训目标,制定实训任务。《影视剪辑艺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除了理论教学外,对于软件的实训不可或缺。在课程开始之初,就给学生设定实训任务。例如,在讲授声音的剪辑时,可选择一首MTV,教师事先把MTV的声音与画面分离,并把画面镜头和声音镜头全打乱,使学生根据原始画面进行声音剪辑,最后将自己剪辑的MTv与原片进行比较。
其二,课程的理论部分由教师主导、学生讨论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参与到课堂讨论。可从教学目标出发,以影视后期的制作工作过程为载体,按照“项目为主,模拟制作”的思路,将教材中“章”“节”变为“环”“节”,影视剪辑艺术可以从三个环节入手——微电影剪辑评论、微电影仿剪、微电影原创作品剪辑,在这三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真学真做的真实环境,层层深入,通过每个环节的实训获得提高。
第一个环节——微电影剪辑评论,学生在理解剪辑的概念、技巧及原则的基础上学会从剪辑的角度鉴赏作品,为后期剪辑微电影原创作品做准备。环节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介绍相关的概念及剪辑基础知识,以经典微电影为案例,带动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之后布置项目任务一从后期剪辑的角度,对微电影进行评论。教师应鼓励学生以从业标准要求自己,微电影剪辑评论撰写的稿件,可以投递至豆瓣、时光网等网站,也可投递至《看电影》等专业杂志,投递的稿件根据质量可酌情加分。
第二个环节——微电影仿剪,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微电影剪辑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有代表性的微电影剪辑精髓,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技能进行经典微电影的模仿剪辑。该环节在开展时,学生需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将全班以8-10人划分为微电影仿拍小组,在小组中设置导演、编剧、演员、摄像、剪辑(至少3人)等职务,采用导演负责制,每组设定一位导演,团队的分工和具体的任务由导演统一安排,剪辑的职务轮流更换人员,以便每个人都参与到剪辑的环节,教师对所做的作品进行点评,根据每位同学完成的任务和在团队中的表现在考核给分,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作品投递至Bilibili、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通过网站点击率和网友互动点评,了解市场对后期剪辑人员素养的要求。
第三个环节——微电影原创作品剪辑,以团队形式完成的微电影原创作品拍摄制作,开展的方式与第二个环节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个环节是模仿剪辑,第三个环节强调作品原創,那么自然而然后期剪辑也是需要创作者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原创。
其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专业的比赛往往能体现出学界的最新成果以及业界的发展方向。微电影比赛往往会从导演、表演、编剧、剪辑等多个方面来考量参赛作品,指引着高校微电影创作教学实践的方向,而剪辑作为微电影创作中的一个工种,也不例外。与此同时,参赛影片为高校影视剪辑艺术课程提供了众多的教学素材,教师通过对获奖作品的点评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微电影剪辑能力。
目前,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涌现出一批在优秀微电影、微视频作品在比赛中获奖,比如由笔者指导,我院2016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王振寰团队的作品《美颜?美颜!》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荣获二等奖,2016N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赵世豪团队的作品《夜游西司》在“冬呱视频”Vlog大赛中荣获“最佳创意奖”。学生对于此类大赛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归结原因在于比赛获奖是对学生自身能力肯定。
第三,邀请业内专家开展讲座。高校不定期邀请业内人士举行讲座,分享行业中的前沿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缺陷,同时,借助讲座与业内专家保持联系,向其展示专业学生的风貌及最新教学成果,为产讲融合、校企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公平公正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剪辑艺术》培养目标,该课程的考核以学生作品为基础,由平时成绩(30%)和作品成绩(70%)构成。
平时成绩(30%)是由课堂考勤和课堂表现构成,根据出勤情况、课堂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等平时上课表现打分。
作品成绩(70%)根据课堂讲解的知识点布置的作业(包含镜头剪辑、声音剪辑、剪辑技巧等以及微视频剪辑点评、微视频仿剪、微视频原创作品剪辑),根据完成情况打分。
四、结语
“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刚刚吹响,《影视剪辑艺术》课程改革及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课程改革中如何利用影视后期制作服务地方经济,是影视剪辑艺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的真学,实践的真练,培养适应地方影视后期人才是每位老师需要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