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探究启发式教学法
2019-09-10孙康华
孙康华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作为一种教学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启发式。同时,启发式因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和融合性等特征,到现在为止已经被国内外的教学实践所接受,它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同步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由于数学的逻辑性和理论性会让许多学生在深入理解和学习数学学科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就是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学习的内容能够前后联系,举一反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正确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启发式教学内涵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培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逻辑性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结合客观的教学规律,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深入发掘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更多的空间去想象和思考相关知识。启发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化被动为主动,教师们要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启发学生们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在小学数学当中,教师多运用情景创设的方式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在情景创设的教学环境之下,教师能够更好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启发学生用新思路解决数学问题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应该把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注重引导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地心态之中,聚精会神的进行学习,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颖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提取教学精髓,根据教学实践活动融入自己想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加深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教育观。教师应根据新课改大纲的要求,提纲挈领,细致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启发学生分析教学内容,采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练习: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数的乘法计算要领。
三、精心提炼教学问题
小学的数学有较强的系统性,为此,对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要求小学生进行温习,使学生将基础知识把握得更为牢固,有旧知识作为基础小学生才可以成功地学习新知识。学生学习新知识变得更加简单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启发点,掌握数学问题之间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地启发和正确的指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清晰的知晓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系,锻炼学生积极探讨新知识,逐渐产生数学知识的体系。当小学生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要在学生细心思考之后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考问题的思路。
四、创造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他的权威性坚不可破。而学生处于被接受的状态,他们很少有自由学习、主动学习的机会,他们只是接受教师所灌输的课本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加工。长此一来,学生不敢想,不敢问,而启发式教学重视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通常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主角是教师,主体还是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抑制,学生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被磨灭。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评价和进一步引导中获得了反馈信息,学生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状态,强化正确的观念,改正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
五、善于抓住提问、启发的最佳时机与方式
教师应把握住这个度,有的问题可能是无用的,这样不仅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反感的情绪,这些都使教学变得更加的无趣。当然多数问题应该在备课时就要有总体设计,一定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个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下是易是难。因为教师课堂提问是连接主导和主体的纽带,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也会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为了回答问题也会积极思考,从而达到了发展思维的目的。对于不擅长提出问题的同学和那些基础底子薄、胆小害羞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教师应当夸奖其勇气,进行鼓励,然后再帮助其理解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喜欢提问但总是找不到重点的同学,教师要做到不取笑、不挖苦,而应当平和的对其进行主动的启发。
六、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其主体地位
古人认为:学习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有所疑问,发现简单的问题可以帮助其获得小的进步,发现复杂的问题有助于其大的进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切实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学会质难问疑。使学生在不断地创造中学习,全面的发展学生的素质。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教师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问难的要点:a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b创造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c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会问。d要提供时间,让学生想问。E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多问。
七、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减少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满足学生的自主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柳倩.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探究启发式教学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2):178.
[2]仲健.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6(07):56.
[3]刘晓华.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妙用[J].赤子(中旬),2014(0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