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的现状与对策

2019-09-10胡花丽

锦绣·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胡花丽

摘 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活动感受和体验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它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音乐欣赏;现状;对策

新课程要求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渐积累和享受音乐。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是老师的头疼之处。学生不喜欢也不想上课,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乡镇中学,有些学生从心里对欣赏课是比较排斥的。针对这一现象,我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一、农村学校音乐欣赏课堂现状

(一)音乐课就是歌唱课,没有欣赏课

我们学校位于山区,学生主要来自当地和周边城镇。据了解,有的学生从小学就没有上过真正的音乐课,甚至很多学校根本没有音乐课,学校的音乐教师也是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非专业音乐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每次上音乐课时都只能教唱歌曲或听歌,而这些歌曲大多数是当前流行于学生中的流行歌曲。因此,学生有着根深蒂固的思想——音乐课是教唱歌的课,是教唱流行歌曲的课。

(二)音乐欣赏是城市里的学生会做的事情。

在大农村的环境下,家长对艺术学科的漠视,学校的资源配备不齐,缺乏专业教师。在这种没有艺术氛围的状态下,学生没有更多时间来获取更多的音乐知识。由于对音乐没有系统的认识,在老式思维的影响下,学生觉得音乐太深,是城市里的学生才会接触到的东西,感觉离自己很遥远,再加上无法理解音乐中内涵,导致一些学生拒绝接受音乐欣赏课程。

(三)学生的音乐知识普遍较弱,自主性较差。

在音乐欣賞课上,需要的是学生与音乐的直接对话,教师则要引导学生与音乐之间发生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能够自己欣赏和品味音乐其中的内涵。但农村中学生由于音乐资源的限制,其乐理知识普遍薄弱,再加上唯分数论的影响,他们在欣赏音乐时缺少自主意识,还需要教师的多次提醒才能进入聆听环境。

二、针对这种现状提出的对策——重视和完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一)更新教学手段

通过三年实践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赖于美好音乐素材、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优美的环境,优美的音乐,优美的舞蹈,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产生美好的感受,美妙的想象力,创造和发现更多美。

2.使用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自然地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会主动地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音乐,各种奇妙的想象力出现在心灵中,好像他们沉浸在音乐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音乐表达和创造力的强烈渴望。

3.改变教学理念,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体验。

课例一 欣赏《龙船调》这首湖北民歌时,在第一遍聆听以后,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方式:用哑剧动作将歌曲场景描绘出来。这样,沉闷的教室突然变得活跃起来。在开放和有趣的音乐学习场景中,学习知识,感知知识,运用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音乐的欲望。

课例二 欣赏《赛马》这首二胡独奏时,在初听后,我便让学生模仿骑马的姿势,随音乐律动;分段欣赏时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加入简单的打击乐器,教师在一旁引导,将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学生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

4.善于运用对比欣赏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把握音乐作品。一个音乐作品,可以选择不同风格或者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进行对比性的聆听,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聆听的状态。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节奏与旋律结合的和谐与完美,还在于它可以给人们一个想象的空间。曾有人说过:“没有想象力的生活是苍白的生活,没有想象力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时代,用音乐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课例 欣赏《渔舟唱晚》时,伴随着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旋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如诗如画般的意境:在古老的江南水乡日落的风景中,渔民满载而归的欢乐和喜悦,江面歌声环绕的动人画面。优雅的音乐唤起了他们对祖国美丽河流和山川的热爱,也引来了学生由衷的赞美之词。

(三)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形成固定的欣赏模式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我一般是采取如下方式来进行:

1.初听音乐。这一步要求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初听结束后,一定要留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这非常重要。

2.再次聆听音乐。这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感受音乐,因为第二次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在第一次初步感受之后,学生会主动在音乐中寻找惊喜。

3.分段赏析,这个步骤至关重要。这对提高学生听辨音乐的能力、掌握音乐要素都是非常有帮助。分段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对比。单独来听,他们很难理解到,只有对比分析,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

4.整体再次感知音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巩固之前的乐曲的精要。

这种反复的训练积累,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在形成这样一组固定的模式后,学生会慢慢的掌握基本的音乐要素,有意识地去感受音乐。当学生能够听得懂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倾听生活中出现的其他音乐作品。养成了习惯,学生的欣赏水平将不断提高,我们的欣赏教学才会更有意义。

(四)积极开展激励性评价

农村学生由于音乐素养的缺失,有时候会在欣赏课上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欣赏歌曲。但其实音乐是来自生活、来自普普通通的每个人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拉近他们和音乐的距离。学生作为音乐欣赏课的主体,是教师欣赏教学任务的中心。在学生通过欣赏音乐获得心灵与情感上的感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互相交流真实感受。对待学生的发言要适时评价、及时赞赏,让欣赏课能真正由声入景、由情达意。

三、总结

总之,教学贵在用心。在音乐课程的不断推进和美育目标的不断落实中,音乐教师应积极学习课程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知识,丰富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让农村中学生能够接受丰富的音乐知识,最大化提高农村中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音乐欣赏.西南师大出版社

[3]任军.《音乐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管窥.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