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休干部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机制探索

2019-09-10杨伟

大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网格化社工社会化

杨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臺。由此,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成为近年来一些地方尤其基层政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自治化、法治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成为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广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以下简称“广州市军休所”)近年来立足于军休服务管理向社会化转型的客观要求和破解社会化改革难题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构建军休干部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机制,大力推动配套改革,健全服务网络,努力推动军休服务管理向社会化发展转型。

一、军休干部网格化服务管理背景

(一)从传统“集中安置、集中服务管理”向“分散安置、社会化服务管理”的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模式转变

2004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以下简称“军休干部”)安置政策的重大调整,军休干部安置方式从传统的集中安置转向分散安置,作为接收和服务管理军休干部的军休服务管理机构,也被要求从传统的集中服务管理逐步向分散安置、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转变。2011年起,国家民政部、广东省民政厅出台多个文件,以规章和政策形式肯定和鼓励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拓展社会化服务。由此,大力推动军休服务管理模式向社会化转变成为近年来各级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军休社改工作遭遇阻力,亟待从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和机制上寻找根本方法

为适应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向社会化转变的客观需求,广州市军休所在全省带头开展军休服务管理社改试点工作,分阶段试点引进切合民生发展和军休干部实际需要的社会化服务项目,在大力推进军休社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遇到一些质疑的声音,有的社改项目因为触动部分军休干部固有利益而遭遇抵制,导致改革不彻底,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网格化服务管理已成为增强社会服务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并需进一步完善

从2012年开始,广州市政府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指导思想和目标,分“试点探索、推进完善、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整合设立市、区、街(镇)三级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全市社区网格化建设已于2018年全面完成,尽管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还欠缺完善,但依然有效带动了军休服务管理水平提升,需要对其进一步完善以发挥更大作用。

二、全方位打造军休干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一)构建军休干部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

参照广州市城市社区网格化建设“一个组织架构,一支网格队伍、一套信息系统、一套管理制度”的基本构架,根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军休干部分布状况和推动社会化服务管理的客观需求,构建“大网套小网、纵向到底、横向支持、全覆盖、无缝隙”的军休干部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通过所服务机构、军休干部自治组织、社工机构的上下联动,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为广大军休干部提供更加全面、细致、专业、科学的服务保障。

(二)建立军休三级服务管理组织保障体系

系统建立军休三级服务管理组织保障体系。所行政组织、党组织、军休干部管委会、社工机构为军休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一级服务机构,一级组织在业务职责范围内牵头军休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决策、指导、工作部署,并做好横向协调工作。军休所各部门、管委会分会、党支部、社工专业人员为军休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二级服务组织(人员),是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落实机构和主体责任部门,具体负责各自网格区域范围内的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军休网格员为三级组织(人员),负责为军休干部提供点对点贴心服务。

(三)探索军休干部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实现途径

一是科学划分网格区域。按照军休干部在全市居住状况和便于服务管理的要求,将全所军休干部划分为五个网格服务管理区:第一网格区的服务对象为集中安置和居住在军休所大院及其附近的军休干部,第二网格区的服务管理对象为分散安置在越秀、荔湾区的军休干部,第三网格区的服务对象为分散安置在海珠、番禺、南沙区的军休干部,第四网格区服务对象为分散安置在天河、黄埔、增城区的军休干部,第五网格区服务对象为分散安置在白云、花都、增城区的军休干部。

二是健全军休干部自治组织和充分发挥自治功能。军休干部管委会作为军休干部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群众性组织,在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参谋、协调和桥梁纽带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构建军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中,军休所决定将改革军休干部管委会组织、强化发挥管委会职能作为重要环节贯彻落实。及时修订了军休干部管理委员会职责,开展了管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同时按军休干部网格区域选举成立了5个管委会分会机构,明确分会职能,充分发挥管委会在军休所与军休干部之间的纽带作用。同时,强化分散安置军休干部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网格区合理划分和增设军休干部党支部,军休干部党支部和管委会分会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协同做好军休干部自治工作。

三是确立所组织机构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职能定位。所党委是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党组织,其职能是统筹抓好所党组织建设,研究解答军休政策问题,指导管委会和党支部开展工作。所长办公会是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行政组织,其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主要职能是依法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统筹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工作,指导各部门和社工机构共同做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所各部门的职责是按内设机构职能落实军休干部日常服务及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所属网格员工作,落实军休干部集体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安排工作,及时向所反馈军休干部意见建议。

四是完善军休联系人工作制度并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借鉴广州市在城市社区网格化建设中建立网格管理员队伍的做法,修改完善了军休联系人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发挥联系人直接服务军休干部的作用,将军休所一线工作人员(科以下)统一设定为军休网格员和落实服务区,其职责是密切联系和直接服务军休干部,落实点对点贴心服务。

五是将社工有效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社工机构的职责是制定落实社工服务工作办法,培训管理社工队伍,定期开展服务军休干部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工作与活动,制定和实施社工定点派驻和分片包干工作办法,通过融入网格化服务机制均衡配置社工服务资源。

六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服务管理手段。打造服务军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如,建立军休干部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军休干部基本情况、医疗保健和健康状况的动态数据管理。根据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的需求,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借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军休服务管理效能。

三、军休干部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成效

一是较好地解决了社改项目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借助网格化组织机构和服务平台,将社工、家政服务等原先单一的社改试点项目融入网格化工作机制,通过分片包干、定人定时等手段,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在军休干部中的均衡配置,较大程度上消除了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军休干部在社改中的利益分歧。

二是显著提升了军休所的社会化服务管理水平。通过为集中和分散安置军休干部统一实施网格服务管理,按网格区域划分服务管理责任和落实责任机构,将军休干部活动权限下放管委会分会,由所在网格区军休干部自治组织根据军休干部喜好决定活动内容和形式,军休所对自治组织开展活动予以人、财、物的相关保障和支持工作。这极大提高了军休干部自治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形成了军休所统一计划组织、管委会分散服务管理和社工等社会机构积极配合的运行机制,显著提升了军休所的社会化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是极大丰富了军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网格化服务管理连接了多方资源,服务手段和措施变得更加多样化,服务管理机构、党组织、自治组织、兴趣小组、老年教育、社工等各类组织和平台开展了多元化优质活动,增添了军休干部的幸福指数。

四是增强了军休干部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实现。军休干部大都在部队工作和生活几十年,退休后分散安置到地方后,因为人际环境相对陌生,往往充满孤独感。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后,通过经常性开展军休干部各类兴趣活动,消除了军休干部向社会转型期的不适,鼓励更多有专长的热心军休干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发挥余热为军休所建设和社会服务,提升了军休干部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实现。

五是通過多层面思想工作合力维护军休群体和谐稳定。在移交地方后,有的军休干部对军休政策和改革涉及的军休待遇利益问题产生异议,有的对军地历史遗留问题产生争议,这些思想问题导致军休所曾经信访问题频发,直接影响了军休所乃至民政局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内部和谐稳定。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做军休干部思想工作的办法,通过服务管理机构、党组织、自治组织、社工等多方联动,及时化解了不少内部矛盾和争议,多层面帮助老干部疏导个体情绪,统一思想认识,化解思想疙瘩,促进内部和谐稳定。

六是有效带动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自身建设全面上台阶。推动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军休机构软件、硬件设施的改善和军休所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如健全完善了组织机构,强化了队伍作风养成,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服务管理能力,理顺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服务管理工作流程,构建了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和自动化办公系统,推动军休所正规化建设和社会化服务管理能力全面上台阶,办所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猜你喜欢

网格化社工社会化
A Social Crisis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