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新教育中的哲学思考

2019-09-10陈立荣

高考·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哲学系统家长

陈立荣

摘 要:创新教育中教师要懂一点教育哲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文从教育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创新教育中的教育思路、方法和目标,彰显了创新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哲学

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有教育思想,学一点教育方法学,因为“世界上最有效的科学是关于方法的科学”。懂得一点教育哲学或会用点教育哲学,这样能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当代教育学家提出了教育哲学的三个基本原理:第一原理——适应与转化;第二原理——系统与控制;第三原理——发展与创造。

一、第一原理,适应与转化——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

最大的适应才能实现最有效的转化。从宏观上讲,教育要适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师也要不断的更新知识,顺应社会发展形势。从微观上讲,教师的教育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和客观认识的要求。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工作是否有成效,就看你教育学生的思路、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心理、生理、心智能力相适应。教育创新就是要适应学生的求知欲望、表现欲望,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追求成功的能力意识的培养。当代教育的一些新理念如:“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等,都是倡导要用适应学生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尤其是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而是要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信任他、鼓励他、感化他。只要老师的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田就会少有迷途不知返的学生。“文明爱心大使”陶宏凯教授,几年中挽救了上千名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他的主要经验就是“走进网络痴迷者的心里,做他们的朋友,达到心理相容,逐步升温融化”。我们有的老师对“问题学生”如临大敌,狂风暴雨般批评教育,这种急于求成的方法就象盛夏的太阳暴晒植物一样只会把学生烤焦,使他们更加抵触,最终激化矛盾。我们首先要消除学生的戒备,走进学生的心里。然后缓缓加温,润物无声,这样才能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适应——最大的适应才能实现最有效的转化。

二、第二原理,系统与控制——是作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所学校是一个系统,一个班级是一个系统,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教育的内化——即自我教育系统。学生的自我教育系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外部教育影响通过内部的运作——思维的活动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的过程。在这方面,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和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内省内化的机会和条件。正如哲学家培根所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给学生以希望,把教育转化成为学生的认识理解,从而建立起学生的自我教育系统。另一方面就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系统。这个外部系统由家庭、社区、学校、教师、班级幾部分组成。

首先,家庭是学生成长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家长的职业、知识层次、价值观念、教育方法等无不对学生产生影响。家长态度粗暴、思想偏激、行为放纵,无形中影响了子女,其子女就是家长的翻版。所以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还要教育家长,想办法改善家长的价值观念、教育方法。我校搞的家长教育委员会,家校联系制度其效果就非常显著。

其次是学校。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这一系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硬环境,包括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另一个是学校的管理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这是软环境,这个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是通过对老师的管理来实现的,学校依靠的是老师,这就需要有一大批教学业务精、教育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成长发展的软环境条件。

第三是老师;在学校教育中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影响者。我们常说的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学习生活中学生会模仿老师身上不少东西。老师严谨,学生认真;老师豁达,学生开朗;老师积极,学生向上;老师公平,学生坦荡。所以作为老师,就要以身立教,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第三原理,发展与创造——是培养教育学生的基本目标;

发展与创造不是一个新话题,人类上下五千年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无一不是创造的结果。尤其是社会发展到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新技术不断出现。今天,能不能创新,有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生存和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历届会议都把自主创新作为主要任务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作为培养人的教育事业,当然也要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作为主要的任务和重要目标去实施。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创新呢?一是观念创新;要树立新的师生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二是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三是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创新。四是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上创新。只有老师的教育教学不断创新,才能引领学生走上创新之路。

创新是一个与世界发展共存的话题,又是一个不断有新鲜内容的话题,只要我们坚持经常去思考、去探索,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教育教学也就会有新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也就有了实效。

参考文献

[1]郭春明、雷震、王秋.创新教育深层必要性的哲学思考——基于转换教育理念的视角.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

[2]李润洲.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创建:特级教师的视角.基础教育2014(04).

[3]汤卫青.创新教育的哲学思考.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9-25.

猜你喜欢

哲学系统家长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