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写作共振共生,同进同长

2019-09-10王庆财

高考·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铺垫全村课文内容

王庆财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块主阵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将两者孤立起来,结果事倍功半。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自己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寓阅读于写作,把对写作的感悟贯穿于课文理解,把对课文的理解运用到写作实际,从四个方面着手,让阅读与写作在课堂教学中共振共生,同步提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立意——以小见大

教学课文前先引导学生从刚学的作文范例《我家的家电》入手分析,这是“改革开放30周年”话题下的一篇优秀作文,内容大致是这样的:1982年我家拥有了全村第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全村男女老少挤到我家看电视。1985年,我家添置了全村第一台14英寸彩电。1991年,我家花了近2000元装上了国家优惠补贴的公用电话,建起了全村的“信息平台”,奶奶成了村里的联络员,1997年,我们村里98%的人家安上了电话,几乎全村的人家看上了彩色电视。更不用说电风扇、电饭煲等小家用电器了。

2002年,母亲买了台洗衣机,后来买了冰箱、电动车,2006年购买了享受国家补贴的空调。如今,我们村是村美、民富、人和谐,这一切都是源于改革开放。

学生重温内容后,教师明确“改革开放30年”,这个话题很大很宽,容易写的大、空、虚,作者化大为小,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按时间顺序写出我家家电的变化,结尾点题“这一切源于党的改革开放”,这样安排内容充实,主题突出。

在学生理解了这篇习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走进课文。学生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明确这篇文章也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得是生活小事“剃光头”,引发的却是社会大问题“有权就耍”的思考。教师用较慢的语速引领学生整理课文内容:

小——理发师——握刀——拒绝理头

大——当权者——掌权——办事没门

这样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课文内容与主旨,进而理解了为表达这一主题使用的写作手法。

二、选材——旁征博引

这一环节依然从学生较成功的作文《诚心可贵》入手,让该文的作者向全班同学详细说明自己为论证“诚心是可贵的”所使用的材料后,帮助学生分析这篇习作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充分使用了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在这之后教师让同桌商量并梳理本文引用的材料,教师明确归纳:

留发不留头——《头发的故事》——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与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头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时,教师提出:“删去课文一、二、四段可否?”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提示,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但内容单薄。杂文就该杂一点,就像电视剧情节离奇曲折能引人入胜一样,同样写文章旁征博引,才能给人丰富的信息。理解完文章后让学生再次回到习作《诚心可贵》,感受旁征博引的力量,进而明确写文章,尤其是议论文是要通过典型例证来充实内容,增强论证力度的。

三、结构——虎头蛇尾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好的篇章结构训练点,教学时先拿本单元刚学的两篇文章《拿来主义》《我若为王》的结构引导学生迁移:《拿来主义》先以很长的篇幅(6段)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危害,后用4段写“拿来主义”;《我若为王》用大量篇幅想象“我若为王”的光景,最后2段才写“我若为王”的本质。这篇文章共两部分,每部分用“空行分段”的标志隔开,文章结构相当清晰,要训练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更要学生把学到的这种结构运用到写作中,因此,这一步的教学,我设计的很充实,首先要求学生直观观察本文的段落结构,把握文章虎头蛇尾的结构。其次进一步明确这里的“虎头蛇尾”就是我们常说的铺垫。最后讲解铺垫的特点并举学生熟知的课文——朱自清的《背影》来帮助理解。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例如:《背影》一文,文章开头写家境贫穷,“父亲”差使交卸了,祖母死了,“父亲”变卖典质,安葬了祖母,家境十分贫寒。接着又写到“父亲”亲自到车站送别,和车夫讲价钱,上车给“我”占座位,并帮我铺好大衣等四件事。作者写这些要表达的意思有二,一是要告诉读者家里这样穷,可是“父亲”还是让“我”穿好,从后文作者交代自己的皮大衣证明这一点。同时也告诉读者,“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生活压力这么大还是不顾一切来照顾“我”,可见“父亲”对“我”是怎样一种感情。实际上作者写这些时,自己感情也已在酝酿蓄积,带动读者酝酿蓄积感情,待到写父亲蹒跚过铁道,爬上爬下去买橘子给“我”解渴时,“我”感激“父亲”,理解父爱这种激动的心情就一发而不可收。作者感情进入高潮,作品内容也进入高潮。这就是铺垫的效果。文学作品运用铺垫手法,往往能增加文章的深度,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种手法。

四、语言——自然幽默

杂文语言总的特征是讽刺幽默,本文语言在旁征博引谈天说地中,加以讽刺批判。教学时,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喜欢的语言,互相交流。为更好理解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在品味课文语言前找好文章《人与路》,让学生从中体味幽默的语言风格。之后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写一段语言幽默的语段,这些为学生所喜爱的语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也是得心应手。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我也觉得比以往的上课轻松快乐,有情趣。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语文教学,以前从来都是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两者互不干涉,这不仅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也割裂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并使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兴趣。

这堂课使我再次领悟到阅读与写作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都不可缺少,也不可割裂,无论离开哪一方,语文教育就会失去平衡。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是互渗互补,相得益彰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并且有机统一在语文教学之中,二者之间有着互动性、渗透性、互助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努力使阅读与写作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构建一种将读和写的能力培养融合起来的语文教学新模式:以阅读帮助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努力培养学生较高的迁移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铺垫全村课文内容
全村唯一收件人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铺垫
画与话
下雪了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