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建筑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2019-09-10周银堂

高考·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建筑专业人才培养

摘 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设立验房工作室是中职建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践行现代学徒制,树立行业信心,提升职业素养,激发学习潜能,完成工学交替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岗位对接,中职学校可从功能设计、校企合作、师生选配、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

关键词:建筑专业;验房工作室;人才培养

一、验房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

1.学生特点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独生子女、对传统课堂理论学习缺乏信心又自我为中心、逆反心强。但是他们年纪轻可塑性强,头脑灵活、对新生事物兴致高,对社会实践课情有独钟。基于此要培养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就必须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传统实习缺陷

中职建筑类学校运行多年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校企结合度不高,企业师傅没有育人责任和任务,学生实习走马观花技术学习大多停留表面,难以深入到操作层面,技术进步缓慢;或者多参与机械化劳动,被视为廉价劳动力,职业素养、创业能力等培养低效化,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目标难以实现。而校企共建“验房工作室”,在校企之间搭建一个合作学习平台,实施企业、学校教师双主体育人机制,其工学结合学习环境,能有效克服传统实习弊端。

3.新时代新模式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始于德国,类似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师傅带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西方国家早有大学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制度作为专业学科实施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形式,让学生与企业工程师一道完成社会项目的工作任务,以此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全面锻炼。我国在上世纪中期有高校也曾经进行过尝试,但由于历史原因,中途夭折。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入,全国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这方面实践和探索,取得较好成效,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中职教育也有学校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武汉财贸学校设立创业园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赢得社会赞誉,但总体来讲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专业教师专业技术指导能力欠缺,制约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效,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在建筑专业建设中设立验房工作室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引进行业项目、标準,重设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实现专业教学跟踪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定向开展实践性教学。借助项目载体,经校企双导师指导和传帮带,师生共同完成任务,专业教师直面行业提升了专业技术,学生参与项目实施,职业素养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课程建设任务化

学校按企业验房工作室营业要求进行标准化配置设施,作为实施校企共同体育人组成部分之一。具体开展装饰设计、验房、工程监理、室内环境检测等社会服务业务,并使用合作企业的互联网平台系统加强与公司设计部、监理部、施工现场联系,及时获悉企业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同时参与企业项目的技术交底、图纸会审、质量验收等;教师针对企业实际任务,将任务分层分级由合适的师生加以完成如查询质量标准、运用CAD绘制平面图等;在校外实习时,在校企双导师的技术指导下,学生尝试独立开展企业项目的任务实施。校企共建建筑验房工作室,作为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承担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推广及创新创业、专业技能强化的育人职责,另一方面又是企业在校内的经营场所,承担着工程项目管理和服务社会的经营责任,企业化管理目标清晰。工作室的教学,以项目任务完成各环节操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为导向,设定教学方案。学生在具体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接受专业老师的理论指导,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掌握操作技能,在校企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做人做事,快速提升职业素养,缩短与社会的距离。

2.学情管理双重化

验房工作室人才培养重在岗位实践,老生新生互帮互学。学生选拔采取校企双重标准选拔产生:学校侧重从自由选修学生中考虑,企业侧重学生未来就业倾向,通过综合考核最终确定培养人选。

进入工作室实践学习的学生明确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接受校企双重管理,平时学习与普通在校生同步。自修课、选修课及节假日时间基本在工作室学习。进入工作室后学生学习安排遵循分段递进的规律:一年级主要是体验式学习,了解行业发展、熟悉岗位要求、明确学习方向,实践学习以项目见习为主:二年级主要以CAD技术学习、现场操作、标书制作、报告填写等专业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为主,实践学习以项目具体技术操作为主;三年级主要以小型项目任务全方位负责形式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团队合作和执行能力,实践学习以项目经营管理为主,开始独立完成任务并享受企业工资待遇。三年级学生毕业后可以外出工作或创业,也可以留下进入合作企业担任师傅。学生选入工作室不但要努力学习专业文化及技能,而且还要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师资建设双师化

工作室的学习内容围绕如何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展开,这要求工作室的老师必须十分熟悉企业业务,而且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由于职业教育师资来源的历史局限性,校内专业教师理论教育水平普遍较强,但是实践能力存在很多短板;企业工程师项目实践能力强,但是理论授课能力偏弱,基于此校企双师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上实现强强联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全面发展。

4.教学模式项目化

工作室的企业化管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中,教学内容和形式由市场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教学团队适时根据项目性质灵活调整,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任务完成学习暂时告一段落,因其教学目标明确,就是培养能完成企业任务的实用一线技术人员。教学绩效直接影响教师自身声誉,更事关合作企业直接经济效益。工作室负责人主要负责总体规划管理,处理内外关系,教学团队具体负责项目开展和学习任务完成。教学团队身负双重责任,既要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锻炼工作能力又要兼顾项目任务实施。

相对传统课堂教学,工作室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具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据此具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师生之间彼此由于实现项目任务的共同目标成为师徒性的同事关系,彼此互动顺畅。教师熟悉学生状况,便于确定对应的个性化施教方案。

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强调人才应用型的要求,故而工作室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主要围绕项目实施所需完成任务开发系列具体环节操作强的项目课程,把项目具体任务完成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当中。实训中,老师根据项目服务需要确定典型项目内容进行传帮带。在教学方法上,尽量选择与行业实操零距离的教学方式,根据学习内容特点适时采取一对一边指导,边操作边辅导快速提升学生服务项目的能力。

三.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成效

验房工作室作为校企育人平台,其构建的工作室制育人模式,增強了合作企业育人的主动性,平台的特殊性会增加企业社会信誉带来效益,确保校企合作持续发展;专业教师亲身体验企业业务流程,延伸课堂教学,深化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资源,进而提高育人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品牌形成;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尽早完成项目实施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成为准职业人,社会服务能力幅提升。学校平台的特殊性也确保了学生实训处于可控状态,减少不确定因素发生,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1.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完美对接

老师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学生以“准员工”的性质向师傅取经,学生的学徒岗位就是实际的工作岗位,师资队伍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们用鲜活的实际案例和具体项目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工作室的学生只要步入工作室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开始,意味着学生加员工双身份的开始,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实践教学和岗位的零距离。

2.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验房工作室工学结合运行模式,解决了学生专业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校企合作有名无实的困惑,推动学校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课程、实验实训基地等方面建设,进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企业育人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验房工作室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企业要想获得最大利益,就得尽力尽快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员工,这是降低成本最好的办法。所以企业培养学生的动力得到增强,促使企业工程师加强育人责任,从而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企业纯粹挂牌的形式主义。

4.学生创造性思维及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

工作室的学习围绕项目实施展开,更多的实际任务主要由学生完成,迫使学生团队加强相互学习交流,新生会主动找老生和老师请教,会主动加强学习寻找解决完成项目任务的办法,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的工作思维和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得到一步步增强。

5.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

学校工作室为实现育人目标必然要求企业优选实践经验丰富有传道授业能力的工程师参与其中,企业自然也希望学校老师能胜任项目工作任务。校企双方的专兼职教师由于利益共享,团队意识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他们往往会相互学习各取所长,合力育人。围绕项目实施质量要求,学校老师会虚心请教企业工程师学习专业技术,企业工程师会请教学校老师学习教书育人方法。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精干教师队伍自然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刘咏松。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J]新西部:2010(8)

[2]于杰,李慧敏.应用型高等院校动画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J]网友世界:2014(14)

作者简介:周银堂(1968.12)男中学高级教师、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及专业技能教学。

猜你喜欢

建筑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职建筑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教学的开展
融合MOOC,推动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浅论如何在中职教学中体现建筑专业的应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