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中的一类取值范围问题
2019-09-10徐娜
徐娜
摘 要: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高频考点,有一类题目值得关注,即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a和边所对的角A,求b+c,bc,b2+c2三者的最值(或范围)。本文给出两个例题,对比几种解法的优劣。
关键词:解三角形;取值范围;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高频考点,命题大多放在解答题的第一题,有一类题目值得关注。这类题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即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a和边所对的角A,求b+c,bc,b2+c2三者的最值(或范围),或者是求三角形面积(或周长)的最值(或范围)。
解决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利用余弦定理的变式:,配合基本不等式可得到b+c,bc,b2+c2的最值。
(2)在已知a,A的情况下,利用正弦定理求出2R(R为外接圆半径),再通过边角互化和代入消元,将多变量表达式转变为关于角B(或角C)的函数,利用降幂公式,辅助角公式,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
(3)利用三角形的外接圆,固定已知的一条边,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得,三角形的另一个顶点在圆周上运动,利用圆的对称性以及数形结合可求出取值范围。
下面给出例题,对比一下几种方法的优劣。
例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2,向量,且。
求角A;
求△ABC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1)(略解)根据向量的垂直关系以及正弦定理,求出;
(2)法一:利用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当且仅当b=c等号成立;
所以,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
法二:由正弦定理,
法三:如图1,利用三角形的外接圆,固定已知的一条边a,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得,三角形的另一个顶点A在圆周上运动,画出图形,利用圆的对称性,在优弧的中点A'处,三角形面积有最大值,此时b=c即为等边三角形,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的最大值为;而当点A在圆周的左侧(左右对称)运动时,当点A无限趋近于点B时,此时面积趋近于0,从而可得取值范围.
例2.在锐角三角形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滿足,若,则b2+c2的最大值是______.
解:根据正弦定理边角互化,以及余弦定理,求出;
法一:利用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
,当且仅当b=c等号成立;
所以,即的最大值是6.
法二:.又为锐角三角形,
∴解得.
由正弦定理,
∴
又,∴,当时,可得的最大值是6.
法三:如图2,利用三角形的外接圆,固定已知的一条边a,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得,三角形的另一个顶点A在圆周上运动,画出图形,利用圆的对称性,在优弧的中点A'处,b2+c2有最大值,此时b=c即为等边三角形,可求出b2+c2的最大值为6.
变式:在锐角三角形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分析:变式将例2中“的最大值”,改成“的取值范围”。例2在法一中,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大值,那么能否求另一端的范围呢?显然是不行的。所以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只能用来求最值,不能求取值范围。法二中得到,又,∴,可得.法三中,当点A在圆周的左侧(左右对称)运动时(如图3),当点A趋近于点B时,在变大,由题意为锐角三角形,则考虑临界值,当时,易得,则,从而可得的取值范围为.
对比以上两个例题,例1,例2三个解法都可行,方法一和方法二适合解答题的解题步骤,虽繁琐但细腻,属于精细化的解法,而方法三利用数形结合,适用于选择填空题,比较快捷方便,更快得到答案;而变式中求取值范围,却不能用余弦定理和均值不等式的方法,这个方法有局限性,只能求最值(等号成立的条件下),求出一端的范围。所以我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要明确目标正确选择解题方法,以免解错或用了繁琐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申宇杭,根据三角形的一边及其对角——求三角形周长及其面积的取值范围问题[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社会科学》,2018,11.
[2]任德辉,高中数学解三角形中的一类最值或范围问题的解法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