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2019-09-10唐世峰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要面向儿童的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上课时,问题的设计,要从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具有启发性、趣味性。要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的切入点,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关键词:品德课;联系;实际
从教三十多年来,我教过初中化学、小学语文、科学(课改前叫自然),品德与社会。掐指算来也有十多年了,但带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还是第一次,看到孩子们稚嫩的小脸就非常喜欢。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要面向儿童的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上课时,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我给三年级孩子上第一节课时,我在作简单介绍,与学生拉近情感距离之后,问:孩子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品德课叫《品德与生活》,现在为什么叫《品德与社会》了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里充满期盼,经过短暂的安静之后,同位开始小声嘀咕起来,一会儿,孩子们举起来小手,大部分同学说:我们二年级升三年级了。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8月26日刚过过生日,我长大了一歲。我顺势板书:我长大了。这个问题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课题导入;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变化体验“长大了”的过程。
新课标还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回归生活。”作为教师,要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的切入点,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一天,我来到三(3)班门前准备上课。因为我们实行候课制,所以小预备前,我便来到教室门前。学生们正在争先恐后地交着作业本,那叫一个乱呀!这也是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看着讲桌上横七竖八摆着的作业本,我就想这一真实的生活情景,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教育多好的机会。
上课铃响了,我走上讲台,师生互相问候之后。我问“同学们,看着讲桌上的作业本,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互相埋怨起来。于是,我抓住这一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问:同学们刚刚交本时的场面没有忘吧?咱们每天都要交作业本,你们想过没有,怎样才能够避免这些问题,达到不挤、不乱,速度快,而且交上的本子又整整齐齐?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究热情。于是,每四人以小组进行讨论。小组交流汇报时,有一组说:每个同学把写好的作业本放在桌子的右上角,由组长统一收,这样既安静又省时,收完后捋齐交给课代表,这样还知道谁没交,省得课代表去数、去查谁没交作业了。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我建议按照这个方法进行体验。同学们按要求,每人准备一个本子放在课桌左上角。我说开始,组长们立刻动身,从后往前,迅速地把本收好捋齐交给课代表,总共不到一分钟,教室里安静极了。我举起作业本说:收齐作业本不到一分钟,又快又整齐!为什么前后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结果?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课间交作业以前没提要求,是乱交的,所以本子是乱七八糟的。按照您要求的去交,就很有秩序,速度快,交的本还整齐。我说:刚才老师提出的交本子的要求就叫规则,在生活中,不论是交本子,还是做其他事情,都离不开规则,究竟规则在哪里呢?规则有什么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规则是怎么来的》。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教育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切入点,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学生无序地交作业本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是不遵守规则的直接体现。我紧紧抓住这一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想法办法去解决,让学生能够体验,使儿童在观察、探究、体验、感悟中受到品德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效果。
作者简介
唐世峰(1966.04—),男,汉族,安徽淮北人,一级教师,大专,濉溪县城关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