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探索

2019-09-10徐越彭建东王晶晶杨红

小城镇建设 2019年8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新能源

徐越 彭建东 王晶晶 杨红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需要找到新的支撑点。面临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能源产业正处于升级和创新的关键时期。特色小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对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建设有重要推动力。文章通过总结新能源特色小镇发展特点与困境,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于镇的空间、功能及风貌方面的影响展开叙述,结合江西省新余市水西光伏小镇的规划实践,为解决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困境,从产业布局、空间构筑、特色风貌三个方面提出新能源特色小镇规划编制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新能源;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光伏小镇;水西镇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8.0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章编号:1009-1483(2019)08-0045-07 文献标识码:A

Planning Formulation of New Energy Towns: Taking Shuixi Photovoltaic Town in Xinyu City as an Example

XU Yue, PENG Jiandong, WANG Jingjing, YANG Hong

[Abstrac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normal, and it is urgent to find a new supporting point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acing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as a green energy industry,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upgrading and innov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is the carrier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h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new energy featured town, in view of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development for the town of space, function and style of narrative, the planning practice of Shuixi Photovoltaic Town is comb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lving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 town, the basic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in three aspects: industry layout, spatial construction.

[Keywords] new energy; characteristic town; planning formulation; Photovoltaic Town; Shuixi Town

引言

“新能源产业”是相对传统能源而言的一个动态概念,指的是与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有关的行业,可以概括为三类:第一类是新能源转化利用的设备制造业;第二类是新能源生产、转化行业;第三类是利用新能源的设备、产品制造业[1]。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新能源产业列为七大新兴产业之一,旨在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2015年初特色小镇被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时任省长的李强多次公开提及特色小镇建设问题[2],随后特色小镇风潮席卷全国。直到2018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8〕1041号)的发布,标志着特色小镇建设进入重要的转折期。文件针对特色小镇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概念模糊、盲目发展、急于求进等问题给出了规范化的要求,明确“产业创新”、纠正“房地产化”、实现“产城融合”是今后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内容。

新能源特色小镇是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小镇发展的特殊形式,对产业升级、振兴城镇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在规划层面实现人、产、地的融合,引导新能源特色小镇的良性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结合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实践,本文以新能源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为研究对象,以江西省新余市水西光伏小镇的规划实践为例,从解决特色小镇发展困境的角度出发,对此类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进行分析,為新能源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

1新能源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1.1新能源特色小镇的特征

本文以我国当前发展态势良好的8个省级新能源特色小镇为代表,对其主导产业类型、区域交通、产业发展情况等内容进行总结(见表1)。通过对其发展情况的分析,发现新能源特色小镇在产业、空间、风貌等方面具有产业基础优越、功能板块明确、整体风貌清晰的一致性。

1.1.1产业特征:发展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

从产业发展背景来看,新能源特色小镇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其主导产业的选择都是基于自身的产业优势。部分是由产业园区转变而来,如长兴新能源特色小镇,它的前身是长兴最早形成的工业园区之一。部分是依靠地区的大型企业来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如句容新能源特色小镇是一家以企业(协鑫集团)为主导建设的小镇。也有部分是借助召开某方面的国际性会议的机遇进行转型发展,如江苏同里新能源特色小镇成为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永久会址,意在打造以“一会三基地”为特色的小镇。

1.1.2空间特征:功能分区明确,旅游生活配套

在布局方面,新能源特色小镇有四个较为突出的部分:创新孵化、制作加工、文化旅游和配套服务。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为突破口,创新才是新能源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新能源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通常以产业布局为主,配以科研创新、配套服务及文化旅游用地。

1.1.3风貌特征:整体风貌一致,产业风格清晰

新能源特色小镇往往位于城市市区边缘地区,生态环境良好的村镇。因与城市有一定距离,新能源特色小镇的自然景观较为完整,公共空间、绿化景观、房屋建筑形成了较为统一的风格特色。环境塑造注入了产业符号的色彩,拥有独具特色的新能源特色小镇产业风貌。

1.2新能源特色小镇发展面临的困境

研究新能源特色小镇及其规划编制,首先要厘清新能源特色小镇的实质。特色小镇建设实质上意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解决大城市过于集中的现状和我国突出的三农问题。可见,新能源特色小镇的发展旨在以新能源产业为抓手,通过产业升级和经济改革拉动城镇发展。这就决定了新能源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应立足于自身的产业特色,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着眼于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及生活配套规划的协调融合。

具体而言,我国新能源特色小镇主要存在三个困境:第一,产业欠缺优势。我国新能源利用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化发展时间较短,新能源利用技术水平较低。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和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技术缺陷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忽视空间布局。各房地产商都将特色小镇划入发展蓝图,以利益为主导的开发建设其本质是忽略了主导产业的空间建设。新能源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对科教、研发和生产的产业用地布局,以及配套设施、居住用地之间的功能组合关注不足,这也是产业链无法完全延伸,集聚效应、市场竞争力难以提升的原因。第三,缺乏对风貌特色的合理引导。新能源特色小镇大多忽视小镇特色风貌的营造,以大规模分散的工业用地为主,呈现出半城市化的景观风貌,致使小镇的风貌不佳,宜居性较低。

1.3新能源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思路

“产业”与“宜居”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词,在小镇层面实现人—产—地的融合是规划研究的主要目标。通过研究我国的新能源特色小镇案例可发现,新能源产业是小镇的发展命脉,产业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小镇的活力与可持续性。基于产业的主导地位及其特殊性,新能源小镇产业规划在空间上的需求直接影响了小镇的空间布局和景观风貌。因此,新能源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重点应该围绕产业发展、空间营造、特色风貌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探究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规划重点,实现新能源特色小镇的协调发展(见图1)。

(1)产业发展重在挖掘小镇特色新能源产业,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确定近期及远期的产业发展目标。致力于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新能源产业的附加值,使新能源小镇拥有重要的竞争力,为小镇注入强有力的生命力,助推新能源小镇的蓬勃发展。

(2)空间营造强调以产业需求为主体的空间布局的优化。纵观我国发展良好的新能源特色小镇,可以发现它们在空间布局上存在着一致性。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小镇的空间布局的必然性,功能布局的内在逻辑能最大化地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小镇的空间质量。

(3)特色小镇的规划发展中,“宜居”是最不能忽视的因素。归根结底,特色小镇是居民的集聚点,产业发展不能以牺牲景观风貌为代价。新能源小镇的规划应该将具有新能源产业特色的新风貌,与小镇的传统风貌相结合,创建具有新能源符号的特色景观。

2新能源特色小镇编制实践——以水西光伏小镇为例

2.1水西镇概况

江西省新余市是中国唯一的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市,其最突出的特色是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江西省唯一的副厅级省级开发区,位于新余市东西发展轴线东端,承担着形成新能源、高新技术制造业等完整产业链的主导功能。2018年,新余市计划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有的工业园区全力打造水西光伏特色小镇,以光伏产业为基础,建设水西工业园,并完善基础设施,使水西镇成为一个低碳环保、生态宜居的示范镇。

水西镇拥有发展新能源特色小镇的三大“特色”优势:第一,产业优势。从水西镇产业现状来看,虽然目前由于产业脱节、功能零散,未能一体化发展,但水西镇在高新区的技术支撑下已经形成以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的光电产业链,近年还有LED照明龙头企业木林森股份公司落户在辖区内,园区发展状况良好。第二,地理优势。水西镇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南角,境内有浙赣铁路、沪昆高速通过,并有渝东大道直通新余市区,整体对外交通较为发达。向北通向未来高铁新城,向东联系罗坊镇,向南通往珠珊镇,地理位置良好。区域内部水系密布,生态本底条件良好,生态景观资源丰富,为镇区空间环境的营造奠定了基础。第三,空间优势。镇区内功能分区明确,科技研发、加工制造及居住功能分布在鎮区内部。

2.2规划策略

新能源特色小镇是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聚载体,其产业规划应统筹考虑“特色小镇”与“新能源产业”之间的关系,明确产业对于小镇建设方向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基于新能源产业的特殊地位和发展需求,盘活小镇的产业经济,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构建以创新平台为基础的“1+X”产业发展模式,并形成与之契合的产、城、人、文融合的新能源小镇功能布局和特色风貌。

2.2.1构建“特而强”的产业布局

(1)构建主导产业链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我国新能源产业相对发达国家仍处于落后阶段,在出口贸易上我国的优势也仅仅体现在价格低廉和量产规模上。究其原因,新能源产业投入成本大、技术依赖程度高。因此,新能源小镇规划一方面需要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科学的阶段性目标,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创新投入,掌握核心技术。企业在研发创新上投入不足,就会导致市场内产品的雷同和低价竞争,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跟不上脚步,整个市场处于无序状态,特色小镇将面临动力不足的危机。

结合调研情况分析,水西镇的主导产业面临着主导产业不强、核心技术缺乏创新等问题,因此建议:首先在发展方向及目标上,确定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进一步分解出近中期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的行动指南。同时,主导产业的选择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和产业转型的方向,从而引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3]。水西镇的发展依托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以光伏产业为主导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达成一致,确保政府有效地扶持新能源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实现产业、经济、政策的紧密结合。第二,紧紧围绕光伏产业特色,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光伏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硅料)—中游(电池组件)—下游(应用系统环节)组成,各个环节需要相互协调。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企业赛维公司就坐落于高新区,水西镇可以凭借优越的产业基础形成“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太阳能应用产品”这一完整的全产业链,并建设光伏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光伏信息中心及质检中心等一系列科研平台,促进光伏产业一体化生产,增强创新研发软实力。同时应建立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新余市的各大高校可專门开设光伏产业专业,通过多渠道加强国际项目合作,提升小镇主导产业的竞争力,打造超一流的光伏全产业平台。

(2)搭建产业链平台

首先,为确保新能源特色小镇规划项目的落地,应接纳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了创新创业的技术平台,就能进一步深化平台的协同性并扩大吸引力,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其次,光伏小镇对政策有较强的依赖,国家应主张将新能源产业推广到特色小镇建设中,使新能源产业成为特色小镇的标配。在推广利用新能源产业的同时,实现特色小镇的绿色生态发展。再者,平台的建立可以实时把握和纠正小镇发展方向。在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监控,定期对镇内的发展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明确光伏小镇的动态发展方向。

(3)“1+X”的衍生模式

为确保产业圈层的维稳发展,小镇应结合其他几大主要产业,构建多层次的新型产业圈,延伸相关产业链,形成发展共同体,以整体的力量维系整个产业圈的运行,逐渐发展成良性的循环状态。光伏产业作为水西镇的主导产业,其研发生产发电作为基础圈层,镇域内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光电企业作为相关产业是第二圈层,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的为第三圈层,为城市人民生活提供各类活动的为第四圈层(见图2)。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协调,水西镇内已经颇具规模的光电产业集群与新能源电池产业融合度颇高,不仅完善了光伏产业链条,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成为水西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竞争力所在。

2.2.2营造“精而美”的空间氛围

特色小镇既非乡村,也非城市,而是自然与城镇相融合的特质地域空间,规划空间要集中成片,不追求满铺式建设[4]。但我国新能源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中工业用地普遍呈现出“铺开式”的现象且占比过重,科教与研发用地往往占比较低,空间分布均衡性不够,土地利用效率较低,难以支撑小镇创新与服务功能。而居住用地却远远超过居民需求,究其原因,是由于特色小镇建设注入了浓重的经济色彩,以利益为导向的开发忽视了特色小镇的本质内涵。因此,新能源特色小镇的空间营造重点在于一定区域内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功能布局的优化与空间质量的提升。

新能源特色小镇空间营造应首先明确四大功能板块(见图3)。第一,制造加工板块。根据水西镇的发展规划,应该从“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电池、光电”等方面建设产业园区。第二,创新研发板块。全力打造光伏新能源产业创新基地,建设一流的创新创业平台,引进高科技人才、接纳中小型企业研发单位,举办光伏等新能源相关的高端论坛。融合新能源产业的创新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第三,文化展示板块。建设光伏新能源产品、高端技术集中展示的创新平台,并培养新能源相关工作人员,为大家提供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树立水西特色的光伏产业品牌。第四,休闲旅游板块。利用小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规划新能源的体验旅游,形成光伏特色的工业旅游模式,激发小镇的旅游价值和经济活力。

其次,空间联动、均衡配置。一方面,水西规划应以区域为考虑对象,从整体出发,着重考虑区域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延续高新区的产业轴线,围绕两条横向产业轴线打造水西工业园,以求和其他六大工业园产生联动效应。另一方面,从功能布局上看,产业功能组合不佳,产学研平台就难以为继。创新研发内部的三大功能分布应相互咬合,过于分散无法形成规模集群效应,产业三大空间的隔离将为未来产学研平台的建立造成空间隔阂和人为困难;充分考虑水西镇的区位条件和现状基础,将制造加工板块向小镇外围引导;围绕竖向的小镇中心发展轴将休闲旅游板块与文化展示板块、创意研发板块串联,形成光伏小镇的游览和发展核心(见图3)。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打造光伏新能源小镇,形成产、城、人、文互相融合的功能结构,是新能源特色小镇空间结构的重要课题。

2.2.3创造“有温度”的特色风貌

空间是呈现特色的主要载体[5],特色小镇的整体风貌需要城市设计来统筹,不能只拘泥于乡镇的范畴,需要找准乡镇的本土特色和风貌定位,符合城市总体设计的风格要求,并结合地域风情,围绕新能源产业的需求塑造具有产业特征的新环境。既能保留传统和历史的痕迹,又能迎合时代发展,完善小镇的风格体系。但我国新能源特色小镇普遍处于忽视环境景观、大拆大建的现状,空间问题的叠加不仅无法给居民及外来参观者留下标志性的记忆,还会给特色小镇的发展带来严重阻碍。

为了创建特色风貌,需要围绕水西光伏产业特色,重点推进鲜明特色的营造。第一,整体控制。尊重小镇的发展阶段与功能定位,避免盲目发展,胡乱拆建。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小镇的整体风貌做出详细的规定,如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色彩、建筑风格等。第二,统筹外观特色,打造特色空间。丰富“新能源+光伏特色”的内涵,避免千城一面,细化发展特点,寻求和众多其他新能源小镇的错位发展,形成光伏小镇的一抹亮色。规划能反映当地特色的公共空间,建造光伏新能源产品、高端技术集中展示的创新平台,并为大家提供体验服务,形成光伏产业风格。第三,将光伏应用于小镇的生活之中,落实光伏公园、光伏生产线、研发线、成品展览、创意家居等一系列相关配套,产生集聚效应,形成“光伏文化品牌”,打造多样化、独特化、具体化的新能源特色小镇风貌(见图4)。

3總结与讨论

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建设新能源特色小镇无疑是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特色小镇生态、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特色小镇是一个复杂且巨大的系统,作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型特色小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小镇的空间布局、风貌特色有着特殊的影响和需求。文章以新能源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总结我国优秀新能源特色小镇产业、空间、风貌方面的特征,探索新能源特色小镇发展背后的规划实践困境,并以水西光伏小镇为例,构建了新能源特色小镇规划编制的基本框架。但特色小镇的规划内容及编制仍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思路和方法,笔者从产业布局、空间构筑、特色风貌三个方面提出新能源小镇编制的基本策略,但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市场力量的潜在波动和招商引资的落地率不足等影响。因此,新能源特色小镇的规划实施仍然需要政府引导和市场监控双重力量的牵引,聚焦于实际情况,让新能源特色小镇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劲松.“两型社会”建设下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0(35):105-106.

[2]李强.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J].今日浙江, 2015(13):8-10.

[3]程国辉,徐晨.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圈构建策略与实践[J].规划师,2018,34(5):90-95.

[4]蔡健,刘维超,张凌.智能模具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探索[J].规划师,2016,32(7):32,128-132.

[5]赵佩佩,丁元.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及其规划设计特点剖析[J].规划师,2016,32(12):57-62.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47号)[Z],2016.

[7]张鸿雁.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名城, 2017(1):4-10.

[8]张立.特色小镇政策、特征及延伸意义[J].城乡规划, 2017(6):24-32.

[9]魏宗财,陈婷婷,李郇,等.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可以移植到中国吗?——以广州为例[J].城市规划,2015,39(10):91-97.

[10]厉华笑,杨飞,裘国平.基于目标导向的特色小镇规划创新思考——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6, 34(3):42-48.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6.03.011.

[11]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7):99-103.

[12]杨晓光,丁元,赵佩佩,等.应对新形势的有效规划供给——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创新与重点问题剖析[J].城乡规划, 2017(6):33-44.

[13]陈津.探索存量与增量空间相融合的城市有机更新路径——以余杭梦想小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34(3):62-66. 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6.03.014.

[14]闾海,许珊珊,张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高邮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15,33(2):35-40.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5.02.006.

[15]张银银,丁元.国外特色小镇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J].小城镇建设,2016,35(11):29-36.doi:10.3969/j.issn.1002-8439. 2016.11.008.

[16]齐立博.试论小城镇规划的困境和出路——兼论《镇规划标准》实施建议[J].小城镇建设,2015,33(1):37-40.doi:10.3969/ j.issn.1002-8439.2015.01.010.

[17]赵晖,等.说清小城镇——全国121个小城镇详细调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新能源
山脊新能源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德国名镇哥廷根的建设对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启示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或占全球四成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