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模式探讨

2019-09-10张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模式构建互联网+

张婕

摘要:传统的线下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存在着师资力量有限,很难满足学生需求;指导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受限等问题.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开创“互联网+”就业创业指导新型指导模式,整合辅导员、就业创业课教师、优秀校友、“朋辈辅导员”等多种就业创业指导资源,以互联网为媒介来打破时空的局限性,从而实现远距离式的教学和指导,真正从根本上顺应历史潮流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就业创业;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8-0124-02

“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大力推动了就业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网络使得就业创业指导方式更加多样,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知识得以共享.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师生的跨越时空无障碍互通,学生个性化指导,互联网和就业创业教育的跨界融合推动了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的变革.

1 传统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线下就业创业指导模式通过就业创业课程、就业创业校园活动、讲座或者面对面的指导等方式,但这种模式存在两大问题:

1.1 受助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配备不足,很难满足学生指导需求.主要原因:(1)辅导员、就业创业课教师数量有限,日常工作也较为繁重,指导学生的时间和数量都极大的受到了限制;(2)校友资源、校外专家受到空间、时间、经费等条件的制约,安排到校进行现场指导的数量较少;(3)“朋辈辅导员”(一支由优秀的高年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自身也有学习任务,教学时间较短;基于以上原因,高校就业创业师资力量普遍存在不足的现象,而增强师资力量是改革就业创业指导模式重要的一环.针对当下就业创业咨询需求量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的现状,需要成立一个多类型的教师指导团队,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指导,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

1.2 传统的就业创业指导基本上是以开设相关课程、讲座,通过一些就业创业模拟活动或者是比赛等线下活动来开展.其形式较为单一,大学生的参与度相对有限,积极性欠缺.因聘请优秀校友尤其是校外专家开设讲座或者现场指导费用较高,导致此类指导形式大量的现实活动不能推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就业创业指导对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大多数的学生希望自己在咨询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更加个性化,更加充分的指导,所以线下的指导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需求.

2 “互联网+”就业创业指导模式优势

“互联网+”是将科学方法、信息资源和创新思想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跨越、联通、共享、协同的思维方式.而这样的形式也给了教育行业一个发展机会,教育行业借助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趋势,将教育与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两者资源的融合与优化.而且当代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这种依赖不仅变成一种学习生活方式,甚至逐渐成为一种大家的文化认知.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不断变化的情况,创新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将社会资源、校友资源、教师资源等连接在一起.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就业创业的形势,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育人的最终目的,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们主动接受教育,提高学生素养和能力.[1]

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开创“互联网+”就业创业指导新型指导模式.打破地域和时间的局限性,使得这样的指导应用更加广泛、便捷、高效,同时大大降低了指导经费.调查显示,如果学业指导网络平台建立,85%以上的学生愿意进行线上就业创业咨询.可见,“互联网+”就业创业指导这种新型的指导模式亟待在高校中进行推广.

3 “互联网+”就业创业指导模式构建

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将辅导员、就业创业课教师、优秀校友、“朋辈辅导员”等资源整合在一起,组建一支有一定规模且稳定的线上指导教师团队,借助网络资源互通的优点,开创“互联网+就业创业指导”新型指导模式,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发展的必然趋势.

3.1 建成一个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团队.高校就业创业教师数量较少,所以需要重点整合辅导员、就业创业课教师、优秀校友、“朋辈辅导员”作为就业创业指导的师资力量,成立一支有一定规模且稳定的线上指导老师团队.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对工作室学业指导成员进行专项培训,通过例会讨论、师资培训、外出考察、企业实践等方式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团队的指导质量,探讨大家在就业创业指导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由于“朋辈辅导员”与被指导者在价值观、知识构架等方面具有很多的共性,所以在实际的指导中交流效率高、被指导者的抵抗情绪较少,而且指导的互动性好,使得指导更具时效、更有价值.加强对“朋辈辅导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态度、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培训,发挥这支队伍庞大且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力量.成立一个指导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的就业创业指导团队成为构建“互联网+”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的迫切需要.

3.2 建立就业创业指导网站,设立就业创业指导在线答疑功能.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競赛、招聘信息等学业指导相关版块,学生通过网站集中了解各类就业创业信息.同时,网站的一大特色是设立就业创业指导在线答疑功能.主要由辅导员、就业创业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轮流排班网上答疑.[2]网站公布每位指导教师的专业领域,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通过输入学号、密码选择在线答疑或留言答疑.线上答疑创造了学生与就业创业指导老师的沟通交流、答疑解惑的机会,实现了高效、便捷的指导模式.

3.3 依托校友网资源,发挥校友的榜样作用.校友资源在就业创业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就业创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优秀校友本身就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创业经验,还拥有自己的人脉关系圈,在所属专业中拥有丰富的人脉关系.这样就可以为本校毕业生走向社会铺垫一条道路,为毕业生就业构造一座桥梁.校友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为专业相同的学生提供相关就业方面的经验的指导,使得在校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3]优秀创业校友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机会,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既能满足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需求,又能解决公司劳动力的问题,从而实现双赢的目标.同时,创业校友可以为在校创业大学生提供相关的人脉、运营、资金等创业资源.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所以,通过分专业建立优秀校友QQ群和创业校友QQ群,学生可以通过QQ向校友进行就业创业咨询,利用线上交流模式增加校友和在校大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3.4 主要依靠“朋辈辅导员”的力量建设微信平台和微博,定时发布就业创业指导相关讯息,增加就业创业指导的覆盖面和即时性,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的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属于自媒体,它所面对的群体是固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就业信息.[4]微信本身就有很强的交流性,而公众号让单方面交流变成多方面交流,实时解答大学生关于就业信息的相关疑惑,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与就业单位或指导教师不在同一时空下的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之后,学校往往缺乏跟踪与反馈机制,利用公众号的实时交流功能,了解大学生在指导之后的后续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就业创业指导之后面临的困难,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与质量.微信公众平台支持多种素材的上传,比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等.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增强了就业创业内容的趣味性与观赏性,丰富了传播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就业创业信息关注度.

3.5 积极探索就业创业指导网络直播的新形式.就业创业团体辅导、优秀校友讲座、学霸讲堂等就业创业教育活动都可以依托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融合,跨越时间、空间、学识的限制.心理学的“高峰体验”理论是瞬间产生的情绪和感受.直播就可以凭借交流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开放性使同学们能参与到直播中,往往能够在某一关键时刻得到心灵震撼和思想升华.弹幕给了直播受众在观看之外及时输出的机会,也就给他们提供了更加深入的参与途径.而参与度的提高,也就相应提升了直播受众的体验,进而使得网络直播不断受到追捧.在同一场域具有共同话题和情感体验提升了人们的分享热情.[5]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创新创作空间.即时、分享、互动、活力等网络直播形式特有的优势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有效提升就业创业教育的功效.

3.6 实施就业创业指导网络平台效果评估工作.在一个指导进程结束之后,通过对被指导者进行回访调查,对之前的指导效果进行专业化评估,针对评估结果中的问题进行整改.通过评估加强指导的实效性,不断提高网站的建设水平,强化指导功能,逐步提高网络平台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中心和引领作用.

4 结语

“互联网+”是就业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其目前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需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在传统的就业创业教育基础上,创新“互联网+”就业创业指导新模式,才能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推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高文苗.高校实践育人的若干问题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2):23-24.

〔2〕崔军,汪霞.麻省理工学院学业指导体系研究[J].江苏高教,2014(2):87-89.

〔3〕郭红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95-98.

〔4〕程煜,李鹏.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互联网+”[J].山西高等学校社會科学学报,2015(7):73-76.

〔5〕李沁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锦州:锦州医科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模式构建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企业英才俱乐部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