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以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

2019-09-10罗新全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优化课堂学科素养教学情境

罗新全

摘 要: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的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如此,教师就要创设多元教学情境,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优化课堂;学科素养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师用清晰、简明、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挂图、影像资料等进行教学,把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学习经验结合起来,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通过师生互动,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其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学科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问题情境是思维的源泉,有了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思考。以问题为导向组织教学,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愉悦、解决问题的快乐。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进行思想沟通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结合教学目标,创设有价值的、开放性的问题,进而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和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舞台,成为教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例如,在引导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时,教师创设情境,或让学生质疑问难,或展示自己自问自答的思维过程,这样就摆脱了完全由教师提问的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心智,发展思维。

如:教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节《依法行使权利》时,笔者运用了一个热点素材:2018年1月5日,在安徽合肥高铁站一列由合肥开往广州南的列车上,一名带着孩子的妇女罗某以等丈夫上车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让列车员通知检票员放行其丈夫,列车员和乘客多次劝解无果。公安机关依据相关规定,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该妇女受到法律的惩罚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学生思考后众说纷纭:“法不可违,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合法的权利。”“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具有一致性。”“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一石激起千层浪,智慧的火花猛烈的碰撞起来,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

二、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情境体验,就能瞬间抓住学生的心,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参与实践体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坚持改革开放》这节课时,为了激起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兴趣、对改革开放政策有比较直观感性的认识,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 请采访你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年轻时在住房、交通、饮食、衣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现在情况又是怎样的?2. 你认为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设置这些与自己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家采访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时做了大量的记录,有的甚至找到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轻时生活场景的照片、实物,如粮票、布票等,学生在讲述时将同学们拉回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沧桑岁月。忆苦思甜,学生在采访活动中直观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强烈对比,内心感触良多:“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三、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知识来源生活,因而教师让“生活”走进课堂,让道德与法治学科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发现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应用,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国家司法机关”一课时,学生对于人民法院的性质、基本职能等感到比较陌生,于是,笔者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小方的爸爸購买的小汽车存在质量缺陷,4S店和厂家却认为是合格的。消费者协会和工商部门多次进行调解,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小方的爸爸可否以4S店和厂家为被告到人民法院起诉?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充分讨论后各抒己见,认为小方爸爸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说出了多条理由。

四、创设辩论情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堂辩论,是师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认真而充实的准备,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以求得解决问题、提高认识的教学方法。在辩论中,学生是主体、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既可锻炼学生敏锐的判断能力,以随时辨别正误,又可锻炼学生灵敏的思维能力,以便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并阐明理由,此时没有发言的学生不可能无动于衷,一定会不停地做深层次的思考。为了使讨论顺利展开,教师要有效地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在讲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笔者创设一个辩论情境,广场舞到底该不该禁?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辩论,讨论期间适时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运用自由与规则的辩证关系、自由的相对性、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有理有据地“舌枪唇剑”,思辨能力悄然得到了提升。

总之,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理论是抽象而深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知情感的发展。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好情境教学这一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白宗灿.由“学习金字塔”谈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3(11).

[2]曾立荣.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理念的价值及方法探讨[J].教育探索,2010(03).

猜你喜欢

优化课堂学科素养教学情境
多媒体优化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