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

2019-09-10黄一平

广告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

黄一平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旅游市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旅游的理念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旅游的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的内容以及新形势下旅游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以此来促进旅游行业的良性发展,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生态旅游管理理念;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不断总结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反思工业文明“黑色发展”模式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提出并在各领域逐渐占据主流。1995年,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会议,会议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两个纲领性文件使得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逐渐清晰。我国生态旅游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2001年由原国家旅游局、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共同提出,建立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02年“中国生态旅游论坛”举行,生态旅游成为21世纪我国的旅游主题。2009年被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但是,在近几十年发展中,因为发展理念的不成熟,旅游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外延还没有完全厘清,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1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绿色发展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观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坚持底线思维,恪守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同时,积极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效率,实现旅游业的高效率高质量发展。此外,必须贯彻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协调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旅游+”的全面带动作用,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扶贫攻坚、污染防治攻坚等领域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旅游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助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最终实现自然和文化环境得以保护、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态旅游者获得高质量体验的综合性目标。

2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问题

2.1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投入不足

2015年以来,国家对康养旅游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若干政策,促进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然而,现有的发展战略和指导性政策,虽然从宏观上对康养旅游进行了产业的引导和方向的引领,但是表述过于笼统,细节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此外,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的跟进,需要康养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培育,必然牵涉资金的投入问题,而目前我国尚缺乏康养旅游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使得乡村健康及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较慢,康养旅游新产品与服务的推出较缓,营销力度不够。

2.2高素质人才培养不足,职业能力培训欠缺

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来实施推进。在新发展时期,康养旅游市场需要一批兼具健康养生与旅游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将高成长服务业建设的发展计划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案相结合,某些院校虽然开设了康养旅游专业或方向,但尚未形成“行业急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实现与时代的对接、与行业的对接、与岗位的对接,导致专业复合型人才匮乏。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体系没有与康养旅游类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接,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二是课程体系建设没有与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对接,人才培养尚未实现校企合作的“定制式”或“订单式”模式;三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学习大部分都在校内完成,校外实践环节较少。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人才储备不足和梯级层次性人才匮乏。

3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

3.1制定周密的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是以十年为单位来进行的,因而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人员不能局限于当下,而是要放眼未来,促进自然保护区在未来30年、50年甚至百年之内,可以得到有效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一方面,在进行开发之前,要对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与评估,尤其是利用目前的物探技术、激光扫描探测技术等等,对于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资源进行系统的了解,制定周密的开发计划。另一方面,还要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既要满足市场的效应需求,也要打造本地区的特色,选择合适的开发时机、开发模式和开发办法,综合当地的一些服务业资源、生态餐饮资源、生态旅馆资源等等,进行差异化的路径打造。从而在最低成本的范围内,提高本地区发展的经济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

3.2社会组织主导的生态旅游委托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

由社会组织主导的生态旅游委托管理模式,它强调政府与企业的共同管理,政府与企业在旅游管理中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在管理过程中强调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类似美国国会三权分立的原则,有利于权利更好的制衡,这是创新旅游管理模式的体现。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遵循“共同努力谋求实现旅游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主要是由社会作为主导者角色,政府协助社会进行管理,政府可以为旅游区各项审批事项提供更多便利,督促旅游区审批事项的办事效率,同时也起到旅游区环境监督者的角色,减少社会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有利于旅游区生态的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社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投资,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旅游资源管理的良性循环。

3.3监督环境执法

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的过程当中,虽然各部门已经出台了多种法律法规与政策,但是在执行方面仍然不完善,很多地区的生态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存在盲目开发的现象。在未来的管理过程当中,要根据立法机构目前所出台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加强监督与执行,对于一些违法犯罪问题进行严厉的打击,建立严密的管理措施。例如,生态旅游管理部门可以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结合司法部门、公安部门、社会环保组织等等,对生态旅游部门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与限制,从而全面提高监督与法律执行的实际效果,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保护。还可以通过群众举报等等,及时发现一些比较隐蔽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开发的管理效果。

结语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很好地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可以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念。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具有创新性,并且可以实现政府、社会、企业三者良好的合作,促进旅游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政府、社会、企业在旅游管理中的活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旅游管理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舜泽等.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三大成果的理论思考[J].环境保护,2018,46(11).

[2] 常纪文.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前景[N].人民日报,2018-10-29.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导师能力培育探讨
基于AHP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基地评价
论信息化社会旅游管理的新进展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