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唐代留存建筑数量不多的原因

2019-09-10陈雨晗

广告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唐朝木结构建筑

摘要:唐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高潮涌动时期,建筑建造技术和雕刻艺术也不断有巨大发展,因此对唐朝时期留存至今的各种建筑进行大量调查发掘研究。从唐至今,历经千年,如今中国现存的唐代部分建筑约有百十余座,砖石结构建筑在其中可能占绝大多数,唐代木构建筑至今仅存4座,通过唐代部分建筑的结构特点、工艺、材料、历史的深入调查,来深入分析唐代部分木构建筑逐渐消逝的主要原因,并对唐代部分建筑遗存现状及其长期存在着的问题特点进行了具体描述,思考出了保护唐代古建筑的重要意义,进而就此提出保护古建筑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唐朝;木结构;建筑

唐朝曾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大繁荣的鼎盛时期,唐代建筑在建造技术和装饰艺术上也不断发展,达到了一个成熟的发展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唐代建筑艺术体系。唐朝的宫殿建筑风格尤其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过于张扬,古朴却十分富有青春活力,正是当时这个时代精神的完美综合体现。如唐代大明宫、唐长安城、佛光寺、华清宫等等都曾经是唐朝古代建筑的珍贵瑰宝。

但唐代的古建筑至今留存的数量却不多,大多数建筑为唐代砖石和木结构的古建筑,木构造的建筑至今仅存4座,都分别位于山西省内,即南禅寺、佛光寺、天台庵和广仁王庙。唐代建筑结构特点主要特征是属于单体建筑的重檐屋顶结构,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翘角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于木板门和直柩窗,风格庄重朴实。木建筑结构实现了传统艺术材料加工与建筑结构设计造型的完美统一,包括飞梁斗拱、柱子等在内的仿木建筑内部构件充分体现了艺术力与美的完美相互结合,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的部分仿木建筑就正好体现了上述建筑特征。那唐代这些古建筑为什么现在遗留那么少呢?我个人认为究其原因主要不外乎以下四点:

一、建筑材料不易良好保存。

唐朝的文化传统起源于中原地区,那里所处地势平坦,除了天然土壤之外便是原始森林,在当时,由于所用木料较相对砖石而言,取材方便、经济便宜而又易于木料加工、适应性强、施工完成速度快、便于后期修缮,再加之唐朝的木构技术进入成熟的阶段,所以采用木结构的偏多,柱、梁、门窗包括屋顶全部以木材为主。木构架承担了屋顶的重量,因为木架构的斗拱以及木材本身的特性,造就唐朝建筑的独特艺术风格。但是,木材非特殊加工处理难以长期良好保存,这一点便是唐朝历代建筑中所留存木建筑数量不多的主要原因。木架木构建筑易受周遭风水火灾,在南方地区还有白蚁对其的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材质易于受到损坏也是一大重要缺点,使木架建筑难以长期经历风吹雨打和其他微生物污染腐蚀,导致唐代木构木架建筑至今仅存佛光寺、天台庵、广仁王庙和南禅寺4座,且悉数皆在山西省境内。

除此之外,木构建筑一般都主要是由各种榫卯连接构造而成的,就像我们使用现代工业建筑工程中的一些预制构件拼装一样,拆卸和人工搬运这些建筑构件都比较方便。所以,许多古代建筑虽然没有以原址原貌的建筑形式被好好保存下来,但是它的主要建筑木构件仍然会在许多后世的建筑中得到使用。比如唐代的长安古代建筑被拆卸以后,这些建筑上的一些主要木结构件被人们搬运到了黄河沿岸的洛阳、开封等一些地区,又被人用来建造新的古代宫殿了。

二、自然灾害往往难以避免。

古代多发多次大地震,很多唐代砖石建筑结构的古建筑被地震震毁,例如一座位于西安市的大雁塔就始建于唐中宗李显景龙元年,明神宗嘉靖万历年间,北京发生华县大地震,塔顶端上下两层在大地震后倒塌,现大雁塔为次年地震后所修复,虽然塔得以保存,但整体塔身从十五层逐渐减少为十三层,不算完好。

三、王朝更迭、战火中的纷争也对唐朝后期建筑艺术造成了无法挽救的严重后果。

中国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历代帝王改朝换代之际总是以放火烧毁前人建的宫殿来作为开端,大明宫本来作为唐代的政治权利中心,随着大唐的逐渐覆灭,大明宫最终还是毁于一场战火;长安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后来因塔身严重踏损,武则天在位时再次修建,后来又遭战乱严重破坏,五代时再次修葺,改为七层,现在的长安大雁塔依然保持那次修葺后的原有状貌;在唐末,黄巢反叛军队进军长安城,随后因战局不利,其在退出长安城时有计划在当地纵火,千年古都,一炬成灰。

四、缺少对各类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多数古建筑已经走过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而毁坏与消失却在旦夕之间。以前的中国人非常缺少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意识,缺少对这些古建筑的正确价值观和认知,经历了落后的痛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的需要追求先进或者现代的生活享受,而这些古建筑并不能为人提供,于是很多古建筑被人为性的拆迁或者破坏。就古建筑保护而言,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当是如何摆正保护意识的问题。梁思成有言:“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会它的宝贵。”反之,无视这些古建筑物的价值,肆意毁坏它们的代价,越往后也将越发的体现出来。保护这些古建筑其实就是为了保护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传统的真实见证,不保护这些古建筑便是故意自毁破坏国家民族历史文明的真实见证。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些木结构建筑在山西就可以保存得十分完好?首先,山西境内整体的历史延续性比较好,由于地处中原,在历史上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比较均衡,太原和平阳就曾认为是金源文化的重要商业活动中心,在明清两个时期,山西的商业也是得到了极大的快速发展,在历朝历代都是占有一定的地位,并且几乎没有出现大幅度的衰落;其次,山西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山峦峻岭环绕,交通不便,地处偏远,不算重要的地方战略要地,侥幸逃离历史风尘,由于山西境内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地方战乱,使得这些古建筑得以侥幸存留;再次,山西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地质灾害也很少见,并且几乎没有白蚁,避免了各类虫咬毁损的风险,木结构的古代建筑本身就是既怕水又怕火,但是对山西当地来说,基本上不太会存在潮湿导致木建构严重腐烂的灾害情况,也很少出现大火等灾难导致木建筑被毁之一炬的情况,所以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对这些古建筑的保存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后,山西当地的民众也开始越来越意识到这些古建筑的意义,加强了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

虽然现在唐代部分重要建筑遗迹得以完好保存,但很多辉煌的唐代建筑神话已经被尘埃深埋,我们今天只能从这些残破的唐代遗址中想象当年伟大的建筑奇迹。对于这些留存完好古建筑,我们更多的应该加强保护,首先,应该加强对我国古建筑建造工艺的艺术保护与文化传承理论研究,搞好我国古建筑工艺修缮工作;其次,增强社会公众对我国古建筑的保护意识,让广大人民都能积极参与进来;最后,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提高我们古建筑工艺保护修缮理论研究工作水平和理论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庆华.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J].艺术品鉴,2016,(02).

[2] 邱盼.试论我国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9,(10).

[3] 张永. 浅谈唐代建筑的特点[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207-207.

作者简介:陈雨晗,女,本科,东北农业大学环境设计学。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唐朝木结构建筑
我国木结构建筑发展趋势浅析
木结构建筑生产基地落户武汉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唐朝三省制浅析
2014中国木结构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福建漳平隆重召开
信安王祎传小考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浅谈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实践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