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写作改革探析
2019-09-10吴丹
吴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也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果新闻写作还坚持原来的方式将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新闻写作必须进行改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分析了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新闻写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创新对策,希望能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写作;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媒体时代,我国传统的新闻写作也在这种背景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受限于时代背景,大众对传统新闻的要求仅限于文字与视频编辑,但是如今这种简单的形式很难再吸引受众的眼球。现如今的新闻写作必须在多媒体技术的协同下才能产生更加符合时代的内容。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新闻行业才能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一、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的发展趋势
(一)凸显新闻的主体
传统的新闻写作十分注重文字功底,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字表达能力才能保障写作内容具有吸引力。想要新闻内容与受众之间依靠写作来产生共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方式迎来了很大的变革。作为新闻的记录者和传播者,电视新闻记者发挥出了更强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新闻观点及内容表达时,电视新闻记者也就有了更高的主动性。其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写作技巧上,而是关注新闻最本质的内容,可以有效凸显出新闻的真实性。但这并不是要求新闻记者不再重视写作技巧,而是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要被更好地表现出来。在此背景下,新闻记者也必然需要革新技能才能为受众呈现出更好的内容。
(二)内容逐渐宏观化
写作手法和技巧是传统新闻写作的侧重点,多是通过描述现象或现场来吸引读者,如果想繼续了解后续内容,就需要持续关注。
相对来说,这种新闻呈现方式对新闻内容和事件的发掘较浅,还停留在微观层面上。
融媒体环境下,社会受众更重视新闻现象或现场背后的事件真相,如果还只是对表面内容进行描述,显然难以满足受众需求。融媒体背景下,受众的这种需求,促使新闻记者要更深层次地挖掘新闻内容,并且还要根据新闻素材、新闻现象来剖析深层原因,尽可能地满足其信息需求。这是电视新闻写作从微观向宏观方向的转变,也必然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三)内容编排和语言使用的精巧化
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同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种情况导致人们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最符合需求的新闻内容,因此融合化的媒体平台受到了广大新闻受众的青睐。新闻写作是为了满足社会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更应当考虑当前的媒体环境,以精简的内容,易于理解的写作方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首先,在内容编排上要注重版面,尽可能做到精炼短小,让受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览。
其次,在语言运用上要更具有特色,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吸引受众,从而在众多的新闻信息中脱颖而出。比如,采用更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可以引起受众的注意,直接的导语也能瞬间让受众了解到新闻的内容。所以新闻记者应当更重视这方面素养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抓住社会受众的眼球。
(四)写作方式更加多元化
融媒体环境下,社会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逐渐增多,因此只有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写作方式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多元化的写作方式包括技巧方面的多元化,即将传统的写作技巧与现如今的科技融合在一起,演化出更为丰富的写作方法,还有就是内容的多元化,以更新奇、前沿的内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当下,越来越多的渠道可供新闻受众获取信息,这在推动新闻写作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对新闻内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现状和不足
(一)写作方式和技巧较为单一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弥补新闻写作过程中的不足,这样才能让行业在科技的加持下向前迈进。但是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并没有完全融人这一环境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不但工作效率不髙,还难以满足新闻受众的需求。
在电视新闻写作过程中,新闻记者在写作方式上还较为单一,工作内容多为对手头资料的整理和编排。尽管如此,部分新闻写作中还会存在语法与词汇的错误,用词不当会严重影响到新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根本要素,一旦丧失了这一基本要素,甚至会对社会新闻受众产生一定的误导,就丧失了新闻的价值。在效率低下,并且工作质量不高的情况下,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写作创新性不强
在新闻专业中,新闻写作是重点内容。但是无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专家学者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新闻写作的探究。无论是创新力度还是发展前景,都存在一定的欠缺。
一方面,这是因为我国的新闻写作虽然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是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创新架构,在缺乏创新理论依据的情况下,创新工作额到极大的阻碍。
另一方面,这是由于多数的新闻工作者缺乏创新意识,在新闻写作方面不能及时创新,很难引起新闻受众的持续关注。同时在欠缺创新意识的情况下,新闻记者写作视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也会影响到新闻内容的深入挖掘。
三、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的改革对策
(一)转变写作理念和方式
新闻媒体记者在融媒体环境下有着更高的主体地位,突破传统的写作理念和方式的约束,将创新价值最大化,从而创作出更符合时代潮流的新闻作品。
首先,电视新闻记者应当转变新闻写作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在写作时应当了解时下新闻受众的需求和“口味”,然后根据受众的需求表达素材内容,尽可能地用最新的、最适合的写作技巧对素材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
其次,当下我国新闻信息传播渠道逐渐增多,如果新闻记者不能提升新闻写作创新力度,很容易丧失流量。所以要尽可能保障新闻写作的多元性,从而满足多元化的信息媒体。所以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要有敏锐的嗅觉,能在第一时间抓住时下最受欢迎的新闻内容,然后采用创新性的写作手法将内容呈献给受众,在体现新闻时效性的同时达到引流的目的。
(二)更多的与新闻受众互动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信息的传播速度也不断加快,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位新闻受众都有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能力。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中,新闻记者要切实注重与新闻受众之间的互动,鼓励受众踊跃发表自身看法,积极地参与到话题评论当中,这样也能提升新闻热度和媒体关酿。
新闻记者还可以通过搭建网络平台的方式与新闻受众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受众对时下新闻的看法,然后将受众看法通过创新的写作方式融入到新闻内容之中,写出更受欢迎的内容。
这些都要求新闻记者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将受众观点与自身相结合,这不但是创新性的体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新闻的信息服务性。
(兰)在新闻结构编排和文字运用方面进行创新
在融媒体环境下,想要提升新闻写作的受欢迎程度,就必须考虑新闻媒介传输的特点。在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多重影响下,新闻写作要充分考虑到电脑、手机屏幕与网页的特点,然后以此来编排内容。
新闻记者可以采用醒目的标题来概括主要内容,以此来吸引新闻受众的注意力。同时还要尽可能地缩短新闻内容的篇幅,这样新闻受众也愿意花费较短的时间进行阅读。
在写作结构上,新闻记者可以多利用金字塔的排版形式,这种方式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整篇文章的思路,让新闻受众更准确的了解新闻内容。
此外,新闻记者应当熟练掌握文字运用技巧,通过运用精准的语言文字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这样才能让新闻受众更好的理解新闻内容。
(四)创新对外语的运用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因此在新闻写作过程中也会涉及到较多的外国文化与信息。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
因此,新闻记者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了解外国文化,新闻记者应当从全球化的视角进行新闻写作,这样才能写出国际化的新闻内容。这不仅仅是语言和信息的表达方式,更是国际交流的重要体现。
融媒体环境下,国际化也是新闻写作创新要求,这也是为了更好的顺应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写作趋势。
四、结语
融媒体环境下,我国传统新闻媒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在受到压力的同时,电视新闻也迎来了发展契机。如果能在这一环境下进行电视新闻写作创新,将会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但是现如今,由于新闻写作方式单一、效率低下,不但影响到新闻记者的写作积极性,还给新闻受众带来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创新架构,导致写作创新性不强,很难提升新闻写作的受欢迎程度。
融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写作进行改革,首先需要转变写作理念和方式,更深入的剖析新闻素材赢得新闻受众的欢迎;其次新闻记者要多与受众互动,了解更多的观点和想法,写出更贴合实际的内容;再次要合理的编排内容,运用精巧的文字抓住新闻受众的注意力;最后要合理的使用外语,新聞写作更加国际化。对新闻写作进行改革创新可以符合当今时代的新闻行业发展趋势,其对新旧媒体的融合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