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委婉语差异及原因例说

2019-09-10井海萍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差异

井海萍

摘 要:委婉语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熟掌握和运用委婉语是会说话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我们来说,对汉英委婉语差异及其原因进行深入的学习对适当的运用委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汉英委婉语;差异;原因

一、跨文化角度下汉英委婉语的差异例说

1.关于“死亡”

这是个中西双方都要避讳的问题,虽同样是运用委婉语来避讳直说死亡,但其表述又有不同之处。汉语中死亡的委婉表述有:离开了、走了、驾鹤西去了、升天了等等。英语中的委婉语表述有:去天堂了、去见上帝了等等。这是由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在中国佛教、道教的影响比较大,主张成佛成仙所以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有:“成佛”、“仙逝”、“羽化”等。西方国家多信奉基督教,信奉“原罪说” 认为人生来有罪,要一直赎罪。所以西方国家有很多“死亡”的委婉表达与此有关(1)西方信奉上帝造人,因此人死后说去见上帝了或回到地球了。(2)原罪论主张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为了赎罪,因此死去就是“支付大自然的债务”可见,由于宗教文化不同,英汉委婉语在表达上差别还是很大的。

2.关于“谦敬”

谦敬语是委婉语的组成部分,中国人从古至今注意使用谦敬语,因为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注重礼节,在言行上也十分注重,对对方用敬语,自己用谦语。如:敬语(您、贵府,阁下,令千金),谦语(敝人、寒舍、小女)。再如中国人对别人的夸奖表示谦虚,常说:“哪里哪里,您过奖了”。而西方国家注重效率,说话办事简单干练,也有语言特点的关系,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不存在刻意的谦敬,对于别人的夸奖也欣然接受,如:“Thank you”。这与中西双方的文化传统有关。

3.关于“拒绝”

中国人顾及双方面子主张婉拒,汉语中大部分拒绝都会是婉拒,如:“我今天有点紧急的事,不然一定陪你去。”委婉拒绝别人的请求,让自己和对方都更容易接受,也保全了对方的面子。而西方国家,多直接拒绝,并报以歉意,如:“sorry,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4.关于“老”

中西方存在价值观念差异,“老”为例,西方人不喜欢被说“老”,因为一旦变老,就意味着思想僵化、迟钝、无价值等。 老意味着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反而需要国家的赡养,因此,西方人怕老,忌讳“老”。于是英语中出现了许多关于老的委婉语,如:

①人们常用not young any more( 不再年轻) 。

②把老年人说成the mature( 成熟的)。

③the longer living( 生活经历较长的人) 。

④senior citizen( 资深公民)。

⑤of certain age代替middle-aged。

而在中国,由于自古以来有着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老年人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因此老人不认为变老会没用,不忌讳年龄大。在汉语文化中,“老”是经验丰富、学识渊博、成熟可靠的代名词,如:

①“老手”、“行业里的老人”、“老练”等。

②婉称年龄大的人为“老领导”、“老前辈”。

③称呼年龄大的人为“老张”、“老李”以示亲切和尊敬。

5.关于“金钱”

中国自古以来崇尚节俭,认为买东西“物美价廉”最佳,而西方文化则是崇尚金钱的物质文化,用金钱来量化价值。不同的金钱观就导致了两者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如:

①cheap在西方国家和地区是“ 糟糕、劣质”的意思,因此常用 budget、economy等委婉语来表达。

②把second-handcar換成pre-ownedcar,这是因为英语中对“二等”词汇敏感。

6.关于爱情婚姻以及性

中国受强烈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对男女两性问题一直避讳不言,古代中国男女恋爱都会被认为是“不检点”,谈到性自由性行为时,汉语中委婉称为“水性杨花”、“红杏出墙”而在西方国家恋爱、婚姻以及性行为都是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虽然中西方文化都禁忌有关性的话题,但由于西方文化更加开放和超前,中方文化相对保守, 因而英语中有关性方面的词汇词义模糊且多为中性意义如:把 venereal disease称social disease,把 homosexual partner称comrade等等,由此可见,不同的伦理价值观念也体现在语言中。

二、跨文化交际角度下委婉语差异的原因

(一)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人主要信奉佛教和道教,主张成佛、修仙、得道,所以汉语中形成一套用于佛教中人、道教中人死亡的委婉语如:“成佛”、“圆寂 ”、“羽化”、“成仙”。西方人多信奉基督教,因此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有:“去见上帝了”、“归于尘土了”。可见宗教背景对委婉语有很大的影响,也是造成汉英委婉语不同的原因之一。

(二)文化传统不同

中国自古就有浓厚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严格的伦理道德制度,向来提倡尊卑有别、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向来倡导自由平等,所以出现了许多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委婉语如:

①体现尊卑的委婉语就有对上级称呼时带上官职如“李主任”对下属则直呼其名,而西方国家中无论上级还是下属多直接称呼对方名字。

②体现谦卑有礼的委婉语,中国人多用谦敬语表示谦卑有礼如:敬语(您、贵府,阁下,令千金),谦语(敝人、寒舍、小女)。西方国家则偏向于直话直说,对人的尊重也直接表达。对别人的夸奖也直接接受。

(三)价值观念不同

中国人崇尚和谐中庸、倡导生活节俭。所以汉语中出现很多模糊的表述,如:“有待商榷”、“有进步空间”等,不直接否定别人、肯定自己。而西方国家主张泾渭分明,对就直接赞同,错就直接反对,如:I am so sorry,I can not agree with you.

中西“金钱观”不同,中国人崇尚节俭,更喜欢一些物美价廉的东西,而西方国家则拿金钱的多少还衡量一件东西的价值,对此还出现了许多替代cheap的委婉语如:“economy经济实惠的”。

对于自身价值的价值观念不同,中国人喜欢被尊老、尊长,无论年龄老还是经验老,在中国“老”总是被尊重的。尊重老人、尊重业界前辈,而西方人却非常忌讳说“老”,认为人老之后就没有价值了,自己就不光彩了。由此,英语中出现了很多关于“老”得委婉语如:the longer living(生活经历较长的人)。

(四)思维方式不同

西方国家崇尚个人主义、个人权益,中国倡导集体主义,个体服从集体。西方国家中个体有很强的个体权利意识,不会因为别人放弃自己的权利,对个人得到的荣誉、奖励会喜形于色。而中国人则比较含蓄,注意考虑别人的感受,对自己的荣誉优点等委婉表达,以示谦虚。如:面对别人的夸奖中国人会谦虚表示“哪里哪里,过奖了。”而西方国家则直接表示感谢。

中西双方对待职业的委婉语也有所不同,在中国会对个别职业存在歧视,如:收废品的、理发师、清洁工等,出现了相应的委婉语。如:理发师——发型设计师、屠夫——肉类技术专家等。而在西方人们把工作分为两类,一类是脑力劳动用“professions”表示,另一类是体力劳动用job表示,人们对体力劳动存在一定的偏见。

参考文献

[1]Allenk and Burridge Euphemism and Dysphemis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哈特曼,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M].辞书出版社,1981:27-28.

[3]祝军.英汉委婉语比较[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

[4]傅秋香.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使用范围和目的[J].集美航海学院学报,1998.

[5]侯涛.英语语义语用学[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差异
相似与差异
平等的意义
应用导向下的标准成本法综合案例构建
南北过冬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差异”作文导写及例文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大家不同,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