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

2019-09-10丁媛媛

学习与科普 2019年9期
关键词:沟通幼儿园家长

丁媛媛

摘要:一个儿童是否能够健康良好成长,仅仅依靠学校一方是不够的,还和家庭以及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近几年,像“红黄蓝”幼儿园性侵等事件时有出现,使得老师们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老师们的辞职率也在逐年升高,对幼儿的教育工作非常不利。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指出家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给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使未来的教育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家长;幼儿园;问题;策略;沟通

众所周知,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而良好环境的塑造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可能实现的,还需要家长们的教育和社会的支持。为幼儿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幼儿教师园老师和家长们必须一起努力。下面笔者就进行简要的分析,指出目前在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教育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解决对策。

一、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智轻德,忽视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

因为许多原因,使得重智轻德成为中国教育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父母老师对孩子们的智力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对孩子的道德、品德等方面的培养缺少关注。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有没有取得高分,经常用成绩的好坏这样一个单一的标准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良,很少有父母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孩子独特的性格、优良的品德的培养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而这样做,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如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就和这个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重视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阶段,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注意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品质。

(二)幼儿园和家长的地位不平等

社區教育过程中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师和家长的地位不平等。沟通方式的不正确,沟通不及时,以及老师主动沟通意识的欠缺等,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同教育的质量。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很多时候老师占据着主动位置,有时候会显得过于强势,而家长很多时候显得很被动。家长感觉本人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往往就不再愿意和老师主动交流沟通,这不利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

(三)家长与教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

第三个问题就是家长教育观念和老师教育观念存在差异。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观念也跟着前进,而很多儿童一般都是由爷爷奶奶等长辈来照看,老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晚辈宠爱过度,把孙子孙女当做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这种教育是非常不合理和不科学的。虽然一些小孩也由爸爸妈妈抚养教育,但是他们的思想和观念过于滞后,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导致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步调不一致,这也是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的。

(四)过于关注幼儿的特长培养,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家园共育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过于培养幼儿的特长,忽视全面发展。由于受社会大趋势的影响,一些孩子的父母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看见别的孩子学习画画、跳舞、体育等课程,不根据自己孩子自身的个性和特点,盲目从众,也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在特长培训方面发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没有注重孩子其他诸如情商、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这样的孩子是不能够全面发展的。

二、实现家园共育合作的有效途径

(一)幼儿园要重视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

在教育中,往往老师比家长更具权威性。比如一般是学校老师通知家长来参加家长会,家长们通常只是聆听而已,学校们提出要求家长们来进行实施执行,这让“家园共育”只是停留在概念上,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而真正的家园共育,是需要让老师和家长们共同参与进来,二者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来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幼师们要帮助家长们改变这种现状,构建一个和谐平等的育儿环境,老师要尊重和倾听家长们的建议,让双方能够平等和谐的沟通,只有如此才是真正发挥了学校和家庭双方共同的作用。

(二)家园双方应共同分担教育责任,努力提升合作共育能力

家园共育是一个长期互动的过程,这需要双方主动的互动和参与,经过双方良好的配合,从而才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果有任何一方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个系统,对幼儿的发展不利。建立一个长效的沟通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教师要定期告诉家长们孩子们的表现和信息,让父母知道孩子们在公园里的存在。通过与家长们的交流沟通,才能及时根据情况调整育儿的目标方向,这确保了学校教育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家长们不要觉得学校在教育中应该扮演主要角色,而自己只用配合就可以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角色,“父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还必须与时俱进,改变教育观念。共同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家园共育机制,能够让老师和家长们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既确保了家长的知情权,又使幼儿教师减轻了压力负担,从而能够更好更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这就确保了共育机制能够良好循环下去。

(三)家园双方追求合作共育效益最大化

在每年的教学计划之初,就应该做好整个学年家园共育活动的安排。在幼儿入园时,可以将活动计划拿给家长查看,让他们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意见。这样既让家长提前了解了活动内容,同时又可以让学校放心合理将活动实施贯彻起来。学校和家庭合作方式的优化,提高了沟通交流效率,确保双方利益最大化,获得幼儿、学校和家长多方互惠互赢的结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的教育不是学校的责任。学校和家庭在幼儿的教育成长过程中,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是不完整的。家园共育、协作共赢已经成为目前一个开展的趋向。这需要老师在做好本职的教育工作之余,我们还必须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交流。彼此互相理解和支持,才能推动教育工作的完善和前行。另一方面,家长也应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积极与老师交流沟通,要对老师充满信心,了解和帮助学校的工作。

家园共育中呈现出来的问题是广泛存在的,同时也是必须尽快处理的问题。家园氛围平等和谐,沟通方法科学合理,沟通策略高效适当是实现家园沟通的前提。老师们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职业素养;家长们也要主动参加共育工作。只有以幼儿为中心,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理念,完善和丰富合作模式,双方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教育质量一旦得到进步,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才能开辟中国幼儿教育事业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陈世联,王纬,申毅. 幼儿园办园理念的内涵与生成[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1).

[2] 郁健波. 良好沟通促进家园合作[J].学前教育·实践研究,2018,(6):21-23.

[3] 张凤荣. 浅谈幼教家园共育[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164.

猜你喜欢

沟通幼儿园家长
家长错了
爱“上”幼儿园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