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2019-09-10董旭昶
董旭昶
摘 要:在生物学科当中,所谓的核心素养就是指,让学生通过接受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来逐渐的形成适合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为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社会责任和生命观念,这是学生在学习当中所必备的。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应更好地发挥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不断的完善好生物课堂,使得学生在实际教学当中得到更多。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课题,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前言:新课标倡导,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育人目标实现的非常关键的一环,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更好的生成,引导学生在学习当中实践和探索,使学生形成诸多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开展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因此,在生物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身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肩负起自己的职责,不断地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科当中获取到更多的发展和成长。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生命观念
所谓的生命观念就是指,学生应该对于生命现象形成一种认知和看法,比如,对于生命价值、生死的认知和看法等等[1]。在现阶段,学校教育和社会媒体是学生生成生命观念的有效路径,而生物学科在这一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也是生物核心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就可以巧妙地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来不断地进行生命观念的渗透,使学生的生命观念得到生成,使学生能珍视生命、珍爱生命,使得核心素养的渗透得到有效的实现。
例如,在讲解《植株的生长》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将侧重点主要的放置在植物生命的探讨当中。如,对于被子植物来说,往往是由一粒种子来不断进行生命的构建,在生长中需要光照、温度、氧气、水分等诸多条件,如农田禾苗、公园小草、参天大樹等等,都是从种子开始展现生命活力,不断萌发,是有自己生命的。使得学生能增强保护环境、珍爱花草树木的观念,不要随意践踏,使学生的生命观念得到真正的生成。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性思维
在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当中,理性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让学生秉持着一定的态度、原则,积极的运转思维,对事物进行辨别和认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形成。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使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得到增强,使得教学按部就班地得到有效的开展[2]。
例如,在讲解“植物生长是离不开土壤的”这一知识点的过程当中,可以得到在植物生长的过程当中土壤是非常重要的基质,土壤能提供养分、空气、温度、水分,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但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部分学生就提出了:“在植物生长当中,土壤并不是唯一的一种介质,植物也可以在水、珍珠岩当中生长。比如近几年的无土栽培等技术...”对于这样的想法和认知,教师一定要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生成,使学生逐渐地养成善学、乐学的良好习惯,在学习当中不盲从,更好投入到生物知识的追求和探索当中,使学生方方面面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探究能力
在生物学科当中,生物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验的开展当中,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设计、探究、数据收集、结果探寻等等,都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掘生物学习的奥秘,使学生能喜爱生物,这对于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科实验中,让学生和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和思考,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热情得到真正的激发,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个趣味的小实验——面包霉菌,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用品,如箔、金属线、玻璃瓶、面包片、水等等,让学生根据这些实验工具来进行实验的开展,设计实验流程、记录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等等,最后进行分析和探究。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使学生在生物学习当中不断的增强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更好的认知,这往往比单纯性的理论性讲解来得有趣、有效得多。
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责任意识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3]。而教师在生物教学的开展当中,应该巧妙地借助学科的优势,来不断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养和品德,使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懂得承担社会责任、保护自然等等。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应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将学科价值更好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关心民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使学生本身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得到真正的形成。
例如,在讲解《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探究当前的环境污染现状、生物危机等等,并引导学生,要想保护好环境,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一滴、聚沙成塔,使得学生懂得应该承担起自己对社会的良好责任,使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生成,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发挥到最大,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培养。
结论: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教师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在这样的模式下,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展现学科价值,使学生更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生成社会责任、创新意识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当中的方向和要点。
参考文献
[1]史青芝.论如何提高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9(05):191.
[2]沈妍婧,解凯彬.UMU平台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J].中学生物学,2019,35(02):31-33.
[3]曾峰.201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卷分析[J].中学生物学,2019,35(0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