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的“硬设计”和“软设计”

2019-09-10唐艳秋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尝试课文设计

唐艳秋

确定学生主体地位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实行“硬设计”和“软设计”相结合。

在大千世界中每一事物都是由众多的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有的是直接的,明显的,清晰的,刚性的,总起来说是“硬”的。有的是间接的,隐含的,模糊的,柔性的,总起来说是“软”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客观上,也有着“硬”“软”的不同设计。那些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必须实行的教学步骤,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无伸缩性可言的设计,是带有刚性的“硬设计”。如果这些部分是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基本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但是,在实现这些基本目标,完成这些基本任务的途径方法,过程等方面,则应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灵活多变,现场处理,具有很活的伸缩性和可塑性。这些部分的教学设计,应当是具有度弹性的“软设计”。它需要有教师的渊博知识、精粹修养和丰富经验来临场处置,即兴挥洒。

鉴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软设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其主要理由有三。

其一,以当前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性欠缺,“呈现—灌输—接受”的传统模式没有完全打破。因此,课堂教学亟待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依归,以相机诱导为手段的软设计。

其二,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裕变化的共时空群体活动。主体、客体、媒体之间的关系处于不断转换之中。这种不断转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场性。如果教学设计完全是刚性机制,教学活动必然只能单向的强制灌输,学生无主体地位可言,也就谈不上主动,生动地学习了。

其三,课堂教学还极富创造机制。如果说教材是作者、编者的一度创造,那么教师的课堂设计就是二度创造,而课堂教学则是由师生双向互动的三度创造,这里,教师教学设计的二度创造必须充分考虑师生双向互动的三度创造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学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它只能是一种“预设”,如何付诸实施,还得根据课堂的学情来灵活应变,现场处置。这样,就赋予“软设计”的特别重要的意义了。

当然,以“软设计”为主,决不意味着课堂上可以“讲到哪里算哪里”也不是一概排斥“硬设计”。而应当是“软”“硬”结合,以“软”为主。一位优秀教师执教《观潮》一课的课堂设计,颇能说明这一点:出示话题“观潮”之后。教师先向学生“观”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看”的意思。教师穿针引线再问:“课文中还有一个‘观’字又是什么意思呢?有学生回答“课文中,天下奇观的‘觀’应该是‘景象’的意思。”那么谁能用两个‘观’的不同意思合起编个课题呢?学生经过思考,有人提出这篇课文的题目也可以叫“观天下奇观”。于是,教师引领学生直奔中心抓住“奇”字,要学会再细读课文,及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经过一番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潮来形奇(第3~5小节)”、“潮去景奇”(第6小节)并且再深入一步,要学生深思“第二小节与‘奇’有什么关系”。大家认为有关系,钱塘江潮“奇”的原因与这里(海宁县盐官镇)的特殊环境(时间、地点)有密切关系。这样,就不难归纳出“潮前境奇”。到此为止。教师单刀直入很快就帮助学生理出了一条精确清晰的主线,找到了一条认识课文的“最短程”。如果说这一步是“硬设计”,那么,顺着这条思路,让学生具体地揣摩、品尝课文的语言材料,激发情意。调动想象,交流阅读心得等就应当让学生因人而异地去主动学习,这部分无疑应当是“软设计”为主,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去作临场处理,即兴挥洒,教师是以这样一个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好,课文按顺序先写”“潮前境奇”,再写“潮来形奇”,最后写“潮去景奇”写及非常生动传神。现在,请你再仔细读课文,挑一处最能吸引你,你觉得写的最传神的地方,讲析给大家听,要把怎样写出了“奇”好在哪里讲清楚。于是,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从个人认识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出发,只谈体会最深的最能显示自己潜能的那一点,为尝试成功创造了条件,而通过课堂交流,各展所长,又相互启迪和补充,全体学生所能获得的成果,更能涵盖文本的全部。

语文课堂教学以“软设计”为主,在教师的教学意识上,必须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1.重自学。语文教学中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都是螺旋式逐步推进的,这与其他学科的直线编排方式大不相同。正因为语文学习有十分广阔的迁移基础,可以无师自通。教师的繁琐讲解实在没必要。

2.重尝试。杜威“做中学”理论告诉我们一切知识都是“做”出来的,这里的“做”其实就是强调亲身体验和自主发现。正因为语文学习有十分广阔的迁移基础,学生完全可以运用旧知识去尝试理解,演练课文中的新知识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在尝试做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意识。

3.重争议。在尝试的学中学生不免会产生争议,这是极其宝贵的教学机遇,教师要主动寻找利用那些来自学的有价值的争议,作为教学手段,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4.重活动。教师要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析提问,转化成学生的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学生唱一唱(与课文有关的歌曲,画一画(为课文配的插图)演一演(课本剧或课堂即兴表演)做一做(与课文有关的小制作)……把课堂还给学生。

5.重过程。“软设计”提倡读练的粗线条设计,把更多的时间腾出来展示学生过程。这样,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赶教案。宋朝教育家,心学大师陆九渊不是这样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

猜你喜欢

尝试课文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端午节的来历
有种设计叫而专
背课文
尝试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尝试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