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

2019-09-10扎西卓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扎西卓玛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文本细读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也是培育学生语文素养及阅读能力的路径之一,对于其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并要对其的开展策略加以探究,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保障授课目标的落实,以推动教学活动得以持续、顺利地实施下去。通过对于阅读教学方式的改善,可以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文本细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对细节的分析能力,对于学生的阅读有些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于阅读不感兴趣

很多学生们并不认为阅读是他必须要掌握学会的一项技能。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才去阅读。这种现象在如今的校园特别常见。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对这篇文章产生好奇心,他才会去主动思考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含义。这样,在思考的过程中从而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教师对于课文的诠释过于全面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有些老师为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便主观地全面剖析这篇文章,等于这篇文章的含义被老师本人主观解读出来,强加给学生。先不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否能够完全理解,单单将这篇文章的含义全部解析出来,就会让这篇文章失去了本身所存在的未知性。也会导致学生们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毕竟整篇文章的主旨都被老师讲出来了。它的价值似乎只剩下背诵了,所以导致了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再对这篇文章进行讨论或思考。自然就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也无法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

(一)结合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常一篇文章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而做,尤其是古诗文。由于其简短性,可以说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作者的心血。想要整体的去理解这篇古诗中所蕴含的道理,不仅要细细分析文章的细节,还要结合作者在写下这篇古诗的背景去思考和分析。比如说,《绝句》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在这首诗中所描写的几种意象,以及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这首诗,让学生们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柳宗元,写出这首诗,为什么会描绘一幅如此孤独寂寥的画卷,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感悟体会,再结合老师给出的解释,更能体会文章之美,所蕴之情。又比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从文字中所流露出的景色之美,虽然让人心旷神怡,可是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呢,这首诗又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通过分析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人物经历,老师用转换时空的方式解读这首诗,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微不足道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物都是如此的陌生。当他们对教学的内容充满好奇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想要通过学习,得出结论,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对于这点,老师只需要稍作引导,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例如,在三年级课本第二单元《秋姑娘的信》一课中,如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直接说“同学们,打开书本第XX页,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这种千篇一律的开场自然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但是如果稍加引导,将开场白换一种方式,比如,老师说:“我知道秋姑娘长什么样子?大家知道吗?”相比较而言,这样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想象,从问题中想象秋姑娘的样子。当同学们发表完自己的看法之后,老师就可以稍作夸奖,然后再次进行引导,问他们:是否想要知道秋姑娘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最后,再让学生们打开课本,学习《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让学生懂得品味文章的细节

想要理解一篇文章的话,那么对于其中关键的细节自然不能略过,一篇文章的精彩与否往往是细节决定的。而若想要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就必须找准文章中的关键细节。比如说在《推敲》这篇文章中,就要让学生去细细品味为什么用“敲”这个字,为什么不用“推”字,推门不是更直接吗?让学生体会这两个字分别代表的不同含义,将这篇文章的精彩闪光点绽放出来,也让学生领悟到细节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帮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理解过程中,找准问题关键,分析文章细节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要善于引导学生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带着问题和思考去阅读是最能够锻炼理解能力的。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地解释文章,而是要将悬念留一部分给学生,让学生去揣摩文章的含義。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起到一位引路人的作用,去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比如说,在《月光启蒙》的教学中采用这种引导方式,在上课之前,老师提出问题,问学生们:你们每一个人的启蒙老师都是谁?在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们心中自然而然开始回忆是谁教给了他们人生的第一堂课。可能很多学生会思考亲人、老师或者朋友。在这个时候,老师用一种神秘的语气告诉他们:如果说月光能够做一个人的启蒙老师,你们会相信吗?学生们都会陷入一种思考状态,思考月光如何做一个人的启蒙老师呢?在这个时候再通过对《月光启蒙》这篇文章的解读,让学生们理解为什么月光能够做一个人的启蒙老师,再让学生们思考月光是如何做老师的,帮助他们真正的理解这种情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思考,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往往代表着其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每个人而言异常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主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通过阅读来理解文章和题目。上文通过研究当今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建议。

参考文献:

[1]曹睿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6,(10):95.

[2]贠天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探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6):27.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