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

2019-09-10吴艳艳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例题面积教材

吴艳艳

《重叠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以前属“奥数”教材范畴,自新课程改革后,把它列入教学大纲。“重叠问题”实质是集合思想的应用,而“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一直到初中、高中还会继续学习,所以小学阶段只是初步认识。因此,本课的目标也就是要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了解到直观图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叠部分(交集)的意义,从而掌握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拿到这个教材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内容本来是群聚尖子生学的知识,现在却要全班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学会,真是一个难题哦!应该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深入浅出呢?

一切教学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教。于是我开始了反复思考。

反思一:教材解读——例题情境真的是学生“熟悉的题材”吗?

不知道老师们都发现了么?无论上到哪个单元,哪个内容,教材都提供了许多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

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怎样去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或对这些资源进行再创造呢?

教材是通过对参加语文、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名单的统计,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即统计人数有17人,而实际上参加这两项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后面还安排了两道练习题,第1题是会游泳与会飞的动物,第2题是小商店进文具用品,以此深化学生对重叠问题的理解和巩固重叠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解读教材后,感到这三道题其实对我的学生而言并不能算是“熟悉的题材”。首先,参加兴趣小组对学生来说确实是熟悉的,但处在学生的位置上想一想,他们是重来就没有考虑过这样问题的;我也发现学生难以理解“重叠人数”,关键还是在于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积累。

反思二:教学设想——对学生而言还有比例题更“熟悉的题材”吗?

既然例题情境对我的学生来说并不是“熟悉的题材”,那么怎样的题材才是他们“熟悉的题材”,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是有利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进行了资料查找和分析思考。

查找资料后,我发现很多老师都是沿用教材提供的例题设计情境,再通过统计表、集合图慢慢地把参加语文、数学兴趣小组的关系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其中3人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他们同时属于这两个小组,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算一次。也有的老师通过“两个爸爸带着两个儿子去理发,结果只付了3个人的钱”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怎么回事?”从而引出重叠问题的核心所在,接着再出示例题。

然而对于学生怎样才是易于接受的、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我选择了抢椅子、猜拳游戏的导入新课,孩子们兴趣浓、积极性高,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并重组教材,进行再创造,利用游戏引入并作为例题题材,而教材中的例题也很好,作为练习继续延用。

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面积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一些,所以帮助学生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是本单元的关键所在。这对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教学面积含义和常用面积单位。主要帮助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概念。

测量较小的物体面积大小时一般用平方厘米,当测量较大的物体面积时,还能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来测量吗?因此需要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从而引出平方分米、平方米。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好这些面积单位的概念。如果学生面积单位观念建立得好,对于学生估测物体面积大小的准确性很有帮助。

所以我们拿到教材要反复研究思考,要再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教材毕竟是经过专家再三筛选编写出来的,我们不能说想用就用,想不用就不用,只是要有创新意识,让教材为我们所用。

反思三:实践反思——抢椅子、猜拳游戏比例题情境好在哪里?

古人言:“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告诉我们,激起学生内心的疑问是引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源泉。当我问学生“参加游戏的一共有几人?”时,学生的列式都是4+3=7人,当参加游戏的人都站起来时,學生发现只有6人,这时学生的头脑里涌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过去求总数就是直接把各部分的数量加起来的呀,怎么在这里不对了呢?矛盾出现了,遇到新问题了,于是研究“重叠问题”变成了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需求。

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集合数学思想慢慢在后面的教学中一步一步渗透。

所以一节课我们怎样有效充分利用那40分钟,不要吝啬那点学生讨论的时间。既然给了学生面包,就应该给学生喝水,只有吃饱喝足,才能茁壮成长!我们既然给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就应该给足学生展现内心想法的空间,给学生足够的交流、展示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显然被激活了。不要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让学生意犹未尽,留下遗憾。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适得其反,课后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和双倍的精力去补缺补漏。学生第一印象很重要,后面再更正很难。

课改以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那是因为我们有的老师误解了课改的方向。我们发现以前老教法学生知识学的扎实,像我们老教师教的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强,这是我们得学习的地方,但是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落后,这是我们课改以后要改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双基还得抓,新教材很多概念的文字都没有,但是我们老师上课仍然要总结给学生,甚至该抄的还得抄,该背的还得背,我们要把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解题策略等等教给学生。

总之,我们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只要是有益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都是好的。

猜你喜欢

例题面积教材
教材精读
面积最少的国家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一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