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探索:走班制教学

2019-09-10叶文博吴彩芳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叶文博 吴彩芳

摘 要:研究目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体育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探索,找出现阶段“体育走班制”的实施存在的障碍,总结出更加适合体育走班制的方案,来促进学校、企业和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第一,完整解读国家政策,引导走班制的发展。第二,学校支持和家长配合。第三,完善“体育走班制”在教育体系下的发展。结论:随着政策的完善、教育体制下体育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使学生增强体质的同时,核心素养更好地得到发展,真正让学生成为一个爱生活、懂体育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体育走班制教学;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8-057-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以及2017年“体育新课标”强调了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始终,更好地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从不同的政策方针来看,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成长中有一个更好的环境。探讨“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进入体育课堂是否符合学校现阶段发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高是否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以后的学校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1“体育走班制”的实施存在的障碍

1.1“体育走班制”宣传力度不够

“走班制教学”在我国正在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对于学校领导来说:走班制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模式,但是还要考虑走班制在学校师生的接受程度。对于教师来说:从传统的授课模式更新到走班制,务必会对课程造成压力以及对走班制是不是真正适合所有学生。学生和家长对体育走班制教学缺乏相关的认识和理解,作为被动接受的主体,走班制的效果是否存在和传统模式相比有没有质的飞越。这些是“体育走班制”值得商榷的地方。

1.2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有待提高

在影响“体育走班制”实施的众多因素中,体育教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体育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有些体育教师对“体育走班制”存在质疑的原因在于体育走班制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教学的考核、课程的设置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其次,对于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及时得到新鲜资着讯的获取,通过了解其他学校开设的走班制,掌握最新的资讯来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

1.3体育走班制管理和评价体系需要完善

关于走班制,学者毛振明认为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学校将同一年级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时打破行政班级,按学生的自选运动项目进行体育教学的形式,是一种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1]。体育走班制教学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组织教学方式,学生分年级分项目进行上课,原有的班级管理被打乱,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散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本身具有能动性,加上走班制本身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使得老师在管理和评价学生的成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

2针对“体质走班制”存在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

2.1完整解读国家政策,引导走班制发展

《新课程标准》(2003年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灵活性和选择性,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按年级分专项班进行上课,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分组的方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都指出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政策的发布能得到学校的完整解读,而文件的存在是学生得以全方位发展的根基,保障体育走班制的形成与发展。

2.2学校和家长沟通支持促进走班制發展

学校应针对不同专项的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不断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项技能。通过定期举办优秀体育教师观摩课、教师学术研讨活动以及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教育活动,以加强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校向家长沟通体育走班制教学,例如,以专题家长会、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广泛宣讲走班制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优势,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合作机制,转变教育观念[2]。学校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让学生和家长能够明白体育走班制教学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3完善“体育走班制”在教育体系下的发展

不难看出“体育走班制”在学校体系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阻碍,学校要加强综合管理,形成“构建班主任、任课体育教师、体育委员‘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达成学校领导—相关教师—学生之间的三级化协调系统。利用现代网络的技术实现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构建学校、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系统。增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构建新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等多元的评价体系,多方反馈,更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促进。

3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体育走班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阻碍,总结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互相配合,共同完善提高“体育走班制”的发展。同时紧随国家政策,掌握最新的政策动态,不断推陈出新,促使“体育走班制”更好地在学校发展。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体育中感受到兴趣、促进身心的发展、为体质增强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鹿星南.走班制:内涵、问题与改进[J].教育导刊.2015:31-34.

[2]毛振明,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实施(1)[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2):5-10.

作者简介:

叶文博(1994.05—)在读硕士,社会体育,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吴彩芳(1995.01—)在读硕士,体育教育,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个性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谈体制化时代下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及对未来教育之路的见解
改善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探索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培养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