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9-09-10杨敏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9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杨敏玲

【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唤起情感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优化教学

“教学手段的优选是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要方案之一。”

——巴班斯基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这种表现力丰富、可控程度高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即幻灯、投影仪、收音机、挂图等)出现的操作麻烦、过度不自然等缺点。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教学,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创造身临其境的意境,突出知识的形象性、生动性。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动态性,多姿多彩的颜色以及逼真的声音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真正使语文教学实现“寓教于乐”,大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了新时代教学发展的要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创造环境和气氛,激发兴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乐学的基础。当学生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使其形成一种探求的愿望,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兴趣愈浓,求知的欲望就愈强烈。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同时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

1.形象导入,激情引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上课伊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定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

如:教學《三峡》一文时,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先播放一段三峡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长江三峡山水的“高、多、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就在这浓厚的气氛中,带着憧憬快乐地认真地阅读课文。

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对课文学习感到极大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并能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为讲读课文打下了基础,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想象的积极情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设下悬念,引人入胜。

设疑置问,留下悬念,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小巷深处》一文时,首先播放MTV《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初步感受母爱与亲情。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觉得母亲爱你吗?(爱)林莉也有一位爱她的母亲,但她却曾经厌恶她的母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二、情境再现,突重破难

多媒体课件能活化课文内容情境,扩大学生思维空间,形声结合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便于教师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创情境,活思维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的。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空城计》一课时,当讲到兵临西城时,提问:“孔明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学生一时议论纷纷,此时打开录像,让学生从录像中体会到孔明的临危不乱、足智多谋,司马懿的多疑自负、 狡诈多端。

2.设情境,化重难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例如,在教学《竹林深处人家》一课时,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城市,对竹子没有感性认识,对山中人家的生活也一无所知,因此,对文中有关竹海的描写难以理解和体会。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图片,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满山竹子在风儿吹动时泛起层层涟漪的动态美。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将竹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

三、情感共鸣,激情创作

在阅读教学之后适时进行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手段。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对习作普遍患有“畏难症”,尽管阅读教学效率很高,学生作文创作的思维动力也不会很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的确,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和爱好越强烈,思维的动力就会越大。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聆听声情并茂的声音,认真观看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状态,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进行习作,从而解除了学生的作文“畏难症”,优化了作文教学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围绕“母爱”这个话题即堂完成一篇短小的文章。为了激起学生的灵感,优化写作素材,我播放了一些与母亲有关的图片,并配上了满文军的《懂你》这首歌曲。放映时,学生一边仔细地观察这些画面(有顺序地放映),一边听着满文军深情演唱的歌曲,自然地打开了思维。这时教师再指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作启发性分析,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出写作的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还激发学生的情感,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四、增加容量,变换形式

利用计算机屏幕内容的保存和恢复功能,集板书、演示、练习于一屏,一切均由程序控制,省却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操作的时间;避免了许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干扰(如需图、文、音一起出示时出现因操作麻烦、过渡不自然而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直观优势,可突破教学难点,减少许多繁琐的讲解。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把教师从大量繁琐、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省下了许多宝贵的课时,在课堂上有可能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例如:讲授《三峡》一文,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量大,明显地缩短了讲授教学时间,在第一课时我就能与学生一起完成了自学、讲授、讨论、习作等教学活动。以往讲授这篇课文需要两课时的,现可以压缩为一课时,省下了一课时的时间。

实践证明,电教多媒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好助手,在教学中适时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学、写作等能力,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但愿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能普及全国乡镇学校,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南师大继续教育[J]. 2001第二期

[2]多媒体技术[J].杨全胜,王健编著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2002,第1—2期.

猜你喜欢

优化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