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要恰当运用赏识教育
2019-09-10郭秀丽
郭秀丽
摘要:赏识教育就是开展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足交汇的桥梁。进行赏识教育,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当然赏识不是教育的全部。赏识是教育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如果以为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要“赏识”便行了,这将是错误的。不只是好孩子应该赏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开展赏识教育,讲究方法和策略,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关键词:德育;班主任工作;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226-01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赏识教育就是開展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足交汇的桥梁。进行赏识教育,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当然赏识不是教育的全部。赏识是教育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如果以为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要“赏识”便行了,这将是错误的。下面具体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赏识教育的一些做法。
1.赏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家第斯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相反的批评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认同中沉沦。不只是好孩子应该赏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教育处教育等等。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下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有个别班主任甚至做出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转化差生可以采用赏识教育,寻找闪光点,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手,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采用赏识教育与差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并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
2.班主任要正确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我们应该学习“赏识教育”的精神实质,而不仅仅去学一些做法或肤浅的形式模仿,不但让每一位教育者“赏识你的学生”,更要让每一位学生赏识自己。因此,教师要正确赏识学生,开展赏识教育,讲究方法和策略,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1)恰如其分。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新课程强调的“赏识”并不排斥给学生适度的挫折和指正,“表扬”和“批评”犹如“赏识”天平上的两个托盘,缺少如何一方,都会失去平衡。唯有做到适当正确,不缺不滥,恰如其分,才能使学生处于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
(2)指向明确。斯塔弗尔比姆曾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是浮在表面的表扬,而应给出富有针对性的肯定或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采用适合的“这一个”的评价语言。班主任要做到:学生有进步就肯定;学生学习方法很成功就推广;学生有创造性见解就称赞;对不善发言的同学就鼓励引导;对有缺憾的回答采用“追问”的方式,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不只是给学生一时的满足。
(3)形式多样。赏识形式应富于变化,如药丸外面裹上糖衣而不苦口一样,常换常新的方式给单调的赏识裹上了一层“糖衣”,使学生乐于接受。例如:对优秀作业送上祝愿、勉励或名言。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竖起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有效的表扬,这种表扬,简便、直接,转达了一份关爱,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
(4)真心实意。有些班主任面对学生时“谆谆教导”,背后却称其“弱智”、“傻子”。学生一旦洞悉了教师的这种表演,品出了教师情感教育中的水分,那所谓的情感教育还能有几分收效呢?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真诚的、充满关爱和期待的,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赏识更有亲和力,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
3.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干部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却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E].教基[2017]8号.
[2]林娜.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中学篇)[M].漓江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