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争渡,定入传统文化最深处
2019-09-10徐淑萍
徐淑萍
摘要:本文探讨了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民族情怀。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实践;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54-01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多拘泥于课文内容,忽视了文化的有机融人,造成学生不能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经验,分析了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1.鉴赏古代诗词.感受情怀
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同时代的作者通过简短却又极具意蕴的语言创作出各具特色、风格的诗词作品,为后入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较为宝贵的资源。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小学生在古诗词含义、语句的理解上并不具备优势,但是教师依然能通过引导鉴赏,让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感受古代诗词中的情怀与内涵,从而形成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因此,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营造直观生动的课堂氛围,通过语言的生动描述、多媒体的支持,带领小学生共同鉴赏古代诗词的风采。
以《夜书所见》的教学为例,在南宋诗人叶绍翁的笔下,这首诗词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的凄凉景象表现出一种独自一人流落他乡的孤独落寞之感;又借用“儿童挑促织”来反衬出一种悲情。在实际鉴赏中,虽然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古诗词一词一句的落寞,但是对于其中的情感把握却不够深刻。对此,我在分析词句的同时又搭配上了《二泉映月》等风格接近的音乐,借多媒体来凸显出秋夜的寂静,让学生能够走人古诗词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对其中诗人的所思所想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
2.追溯文本背景,挖掘历史
每一篇文本的创作构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现实背景与历史背景之上。为了让学生对于文本内容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知,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理清文本的创作脉络,分析这些文本的创作背景,在挖掘历史的同时带入中国的传统文化。
以《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为例,这篇课文刻画了各个民族小学生和谐相处、共同学习的画面,文中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虽然“穿戴不同、语言不通”,但是都成了好朋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尽量突出了各民族的传统语言文化、服饰文化的不同,对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在这种多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之下对文本中的和谐画面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同时这种创作文化背景的切人,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充实。
3.注重课外阅读,拓展眼界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仅拘泥于书本上的内容或者是课内的知识点,那么不仅不利于文化的引入,同时还对小学生了解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对此,在做好课内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走向课外,从更加广阔的天地中汲取丰富多样的文化养分,从而打开学生接触多元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但是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展并非是漫无目的的,教师应该把握小学生的文化学习要求,配合课内的知识内容,有选择性地阅读一些资料。
例如在《女娲补天》的教学之后,学生们学习、阅读中国上古神话传说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出来,这时候我就把握学生的这一需求,不仅引入了《盘古开天辟地》、《女蜗做人》、《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一些神话故事,同时还专门在我们班的图书角放置了《写给孩子的山海经》等相关的读物,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堂内外接触更为广泛的神话故事。在此过程中,我也进行了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文学的创作与这些传统神话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神话是古代人的智慧,反映了远古先民对于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从而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扎稳脚跟。
4.融入生活实践,品析韵味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不可触及的事物,在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对文化的挖掘能力、理解能力,在体验感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教师应该在适当提点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成为传统文化的发掘者,从生活的传统节日文化、婚丧习俗等常见现象之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情怀,让学生能够在发掘的同时主动成为文化的传承者。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中,老舍就用朴实的语言介绍了北京春节前后的各种习俗,包括饮食、百年、庙会等。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在春节的习俗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就让学生从自己經历过的春节入手,通过照片、视频、语言文字或者是表演等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眼中的春节,将生活中的文化融入其中。同时,在学生生动展示的基础上,我还展现了本地在春节习俗上的演变,例如春节放烟花爆竹的行为被禁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文化风俗改变的看法,从多个角度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风情。在这一系列活动的推动下,学生从文化被动接受者承担起了主动传承的责任,文化素养也得到了稳步的提升。
5.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课内外文本资料,还是学生的生活实践都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持。教师应该在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目标、学生成长发展的方向,对于语文教学进行灵活多样的设计,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充分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让学生深入感知文化魅力,主动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5-45.
[2]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J].考试周刊,2013(75):32-33.
[3]陈瑞珍.探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快乐阅读,2015(1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