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诵读 从课堂开始

2019-09-10李琳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评价

李琳

经典是大家公认的精华与典型文化,是浓缩了的知识与价值。它具有传统性与权威性。传统性指的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风云的打磨与磨练,具备了某种精粹的特征。权威性则是指它的内涵贴近真理的恒常性,它并不因为某个时代的强行政治干预而改变其本质属性。而经典著作又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几千年来,经典灌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因此,我们老师要抓住学生的黄金记忆时代,有目的的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

一、营造诗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诵读的前提,学生没有兴趣的诵读只能是应付差事,收不到什么效果。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是促使学生搞好课外诵读的关键。教师可利用课堂有意识地讲讲名著的精彩之处,讲得越生动,越能把学生诵读经典的胃口吊起来,若是能和正在学习的课文结合起来就要为有效。例如学习《雨中登泰山》,抄录杜甫的《望岳》或李白的《游泰山》,指导朗诵,领会意境,引起学习欲望。学习《劝学》,抄录背诵汉乐府诗《长歌行》,体味诗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纯真感情和所包含的哲理,使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喜爱之情。

二、提供双重背景,展示审美历程

所谓双重背景,一是经典创造的时代背景,二是经典在历代的接受背景。对于一篇经典来说,仅仅知道其创作背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清楚其完整的接受背景,这与经典作品的经典化过程和经典阅读的目的效果是密切相關的。时间是伟大的批评家,作品成为经典,最终取决于大多数读者在长久时间里的不断的赞赏。没有一部作品,落地即成巨人,问世即为经典。任何一部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都经历了复杂的“经典化”过程。

三、讲究教学方法,创新经典诵读

对于课文中的古诗教学,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要认真渗透“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习惯、重迁移”的教学思想,创设具体的情境,借助各种媒体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堂内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并且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注重课内课外的延伸,力争使古诗文的教学实现创新、高效。

对于写景的古诗文,我们可以采用“诵读感悟,情景导学”法,充分利用音乐、图片等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潜心感悟、动情诵读,像《山行》。也可采用“即兴创作,一比高低”法,先图文感染,创设意景,指导学生创作,然后合作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把自己创作的诗和诗人创作的诗作一比较,从而深刻感受古诗文的精炼之美、意境之美,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对于叙事性古诗文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自读自悟,再现延伸”法或“质疑问难,推敲赏析”法,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重现古诗,像《木兰诗》。对于同一主题的古诗,如送别诗、思乡诗等,我们可以采用“以点带面,横向比较”,“主题延伸,深入人心”法,先扶后放,增加学生古诗的内在积累,提高学生古诗鉴赏水平。例如:《赠友人》《秋思》等。

四、发挥学生联想,提高诵读效率

经典古诗文包含的联想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这首诗以它整齐的文字符号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作用于学生主体的视觉和听觉等知觉。诵读时,可将文字、语音所表现的事物转化、还原为具象,并将诗中六件有代表性的秋景联结成有表现意义的联合体,直至把它们合成一幅完整的秋景。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由诗中纷繁的意象迭加、组合,感受秋天的萧索苍凉,结合诗人潦倒漂泊的生活处境,感受到这些意象中所蕴涵的诗人忧时忧世的抑郁愁苦之情。情景交融,体味到一种令人感叹不已、荡气回肠的意境美和杜诗特有的沉郁风格。同时,还调动主体的情感体验,将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中,为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感动不已,达到情感的共鸣,实现绝妙的领悟而获得审美愉悦,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诵读。

五、健全评价措施,检查诵读结果

古诗文“经典诵读”是一个古老而新颖的课题。评价学生古诗文的学习,重点应在于考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与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以新的教育理念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促进语言与精神走向丰收。首先建立“古诗文经典诵读评价表”,分“整班抽背情况——指名抽背情况”,两个一级指标,“正确、熟练、节奏韵味、感情体验”四个二级指标评定。其次建立评价体系,实施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第三,建立研究性学习档案袋。袋内包括“经典诵读”方案计划、活动记录、诗文作品、朗读比赛评价表,从而促使古诗文“经典诵读”成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激发个体最大限度地丰富发展完善语言与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纵情的诵读中领悟诗词的韵律之美,在亲身的创作中感受诗词的形式和用语之美,将古典和现代结合,才能发挥古典诗文培养学生感悟美、创造美的作用。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实际看,以前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缺少对经典诵读的引导和规定。世纪之交调整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和新世纪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经典实行推荐,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已经迈出了切实的一步,但从教学实践看,由于旧有的观念,特别是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今天并未得到彻底根除,因此如何具体落实仍是一个问题。但无论如何,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畅通,经典诵读一定回带着它特有的魅力传播下去。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评价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