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式

2019-09-10曹志平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知识网络自信心思考

曹志平

[摘  要: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好的教学方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初中数学知识点多,首要目标是打好基础,培养数学学习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索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最后,要注重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将初中数学知识点进行串联,类比相同知识点,带领学生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攻克数学学习难关。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考;自信心;知识网络]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放在基础知识,重视强化学生的基础。扎实的基础可以为学生的兴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能够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减小学习的难度,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加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难度渐渐增大,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复杂。在小学加减乘除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坐标系、方程、不等式、函数、平面几何等理解难度很大的知识点。学生的知识像是一个“倒三角”一样,知识越来越丰富,可问题是这个“倒三角”是不是实心的呢?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知识结构出现断层,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难度较大的内容中。部分教师为了应试,取得好成绩,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少数难题上,强调解题技巧。因此,班级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只想着做难题,大把时间用来专研难题,却少有成效;另一部分学生“忘难生却”,看见难题直接跳过。出现这两种情况都是教学的失败。我们希望学生的能力像金字塔一样,基础牢固,知识体系前后衔接。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改善过去的教学模式,先引导学生打好基础,简单重复,不要急功近利,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情况总结当前教学方式是否合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具体教学中的内容。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教学。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专研更深的知识点,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继续打好基础,教师要平衡好学生中的这种差别,分别给不同的学生树立信心。在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的教学中,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渐深入,从基础知识入手,不要强调所谓的解题技巧,但是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这种技巧。

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课堂上,常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教师与思维敏捷的学生互动较多,而部分思维较慢的同学根本没来得及仔细思考,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只能附和于思维敏捷的学生,听别人答题,不动脑思索,失去了思维的信心,逐渐养成不思考的习惯。学习数学,更需要学生自己专研探索。很多学生的知识学习的不牢固,主要原因就是只听老师讲,自己很少动脑思考,知识的学习只在表面,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应在教学计划允许的范围内,一定要留够充足的时间供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只有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答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对于部分在思考过程中没有获得好的体验的学生,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在他们思考过程中可以加以指导,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一步一步的带领学生完成一个思考过程。在多次这样的教学之后,这部分学生会主动接受这种方式,并且在之后遇到同样复杂的问题时,学生会自己将问题进行分解,逐渐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同事,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学习新课程时,学生通过自学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发现的问题,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就可以了解到哪部分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轻松,哪部分知识需要重点讲解。在授课时,教师不要直接说出问题的实质,要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就有了两次学生自己思考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上极为有效,长而久之,学生的大脑会越来越灵活,思考能力越来越好,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

三、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初中数学知识点多且难,知识点相互关联,环环相扣,一部分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可能影响之后很多知识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串联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将知识点模块化。

比如,方程的应用中,就与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长率问题、利润与利率问题、图形問题、分配与方案问题有关联。教师在教学中要中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构建知识网络,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整理,最后将知识点归类,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类比,学习一个知识点,可以回顾几个其他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水平,有能力发现知识点中的相同之处,然后进行类比,举一反三。在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中的相同之处。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是老师,老师知识领路人。

最后,由于初中数学有众多的知识点,并且难点很多,遇到难题一直逃避是不可能的。我们说,不可以一味追求难题,但是,适当的难题也有助于学生进步。对待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难题知识网络构建,将难题的知识点细化,引导学生从简到繁,逐步攻克难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收获解题的自信心,逐渐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四、总结

学习初中数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自信心,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找出其中关联,更深层次的理解数学知识点。

猜你喜欢

知识网络自信心思考
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