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策略研究
2019-09-10周庆春
周庆春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更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为首要任务,促进高中生化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好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衔接教学工作,让学生拥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阐述,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教学意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变化守恒、模型认可、实验探究和绿色运用这六个方面。培养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既是提升中学生化学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也是新课改教学要求下的必然选择。
1 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教学意义
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反映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化学知识与技能 ,不足以支撑学生接受并顺利进行高中化学学习,尤其是在高一的化学计算教学的开展中带来了许多不便与阻碍。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初中和高中,化学计算都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对高一学生而言,既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的难点和分化点。初高中化学计算的衔接是高一化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高中化学教学整体衔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针对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应《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初中化学教学应抛弃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且落后的教学理念;抛弃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手法,要以培养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首要教学目标,开展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为中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新颖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对中学生未来的长久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2 目前在初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及原因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进落实,许多潜藏在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问题,也一一暴露出来。
首先,初高中化学教学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无论是“唯成绩论”的教育理念,还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手法,都已经不但不适用于当代学生进行化学学习,还会引起学生对化学课程厌学等消极心理状况的产生。
其次,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并没有意识到进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在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初中课标要求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有关计算,而对差量法计算不做要求。而高中阶段,化学反应前后凡有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都可以用差量法求解。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确定“理论差值”。由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脱节,导致许多中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伊始,就感到不适应、学习难度大等等问题。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脱节是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最后,在目前的初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教学的主要位置,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也没能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教学师生关系。导致教学内容偏离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教学手法无法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进而造成了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下降。
3 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教学策略
3.1 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完善学生的独立思维方式,从而保障学生初高中化学学习的顺利过渡。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接受高中化学计算的学习,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化学计算题目,像“将干燥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成15.5克的混合物,进行获取氧气的化学实验。最终实验完毕后,试管中还剩物质10.7克。请问一共制取氧气多少克?10.7克中有哪几种物质?各有多少克?”引导学生先思考为什么最后只剩10.7克物质,减少的部分是什么?循序渐进,一邊提问一边思考,不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为高中的差量法计算做了铺垫。
3.2 丰富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放到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在进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还要注重自己教学手法的丰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就“如何测量一杯水的质量,及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这个问题,先引导学生回忆在初中时学过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谈论方程式表达的具体的意义,并且根据这个方程式,请学生提出一些化学中的定量关系。互相讨论,相互帮助,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承前启后,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衔接过渡。
3.3 采用留旧创新,保障学生的过渡学习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大部分是从原子守恒的角度来帮助学生进行一些化学质量定律的运用练习。为了保障学生的初高中化学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基于原子守恒角度上,进行“留旧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原有的化学基础为起点,进行创新式教学,帮助学生完成初中到高中化学的过渡学习。
例如:“在一定量的Fe、FeO、Fe2O3混合物质中,加入150ml4mol/L的稀盐酸,使混合物质恰好完全溶解,并释放出2.24LH2。并继续加入KSCN溶液,无变红现象出现。请问如果用足量H2进行加热来还原混合物质,会得到多少铁?”根据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先列举方程式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从原子守恒的角度来重新思考,采用“留旧创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得到答案,并保障学生的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效率。
3.4 巧设问题情境,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许多高一学生在进入到高中化学的开始阶段,总是会被课本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名词所难住,觉得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差距甚大,从而给自己造成了心理阻碍。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问题情境创设,来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一道化学题目原本如下“含3.01×个分子的的质量是多少?”教师就可以将问题中的情景换成一杯水的质量问题,将问题的主体换成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再带入到问题中去,就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完成初高中的化学衔接教学。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不仅是顺应新课改教学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初高中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与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初高中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程芳.高中化学教师对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
[2] 闫艳.基于新课改的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教学策略[J].知识文库,2016(13).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