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9-09-10毕莹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道德核心

毕莹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经过绵延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变革,至今仍是具有生命力的学术流派。本文旨在从新的历史背景下出发,简要梳理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结合当代发展实际,探析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对将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带到当代,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培育和践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向世界发好中国声,讲好中国故事,具有一定意义。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变革历程概述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创立,是诸子百家学说之一,思想的核心体系是“仁”,是中国古代主流的意识,主张以德治民。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之后,战国时期的孟子在政治主张上进行了发展延伸,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西汉时期,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建立了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要义,开启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作为继承古代儒学融汇释老的新儒学的宋代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政治上为统治阶级辩护,而明朝理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明清时期,以李贽、黄宗羲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家思想提出了批判,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早期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发展探索与徘徊期,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受到了阻碍,在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儒家思想受到了偏激的对待,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领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均取得了进步和新成就,纠正了之前对待传统文化的偏激态度,客观科学的认识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提倡和发扬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思想如“民本”、“大同”、“仁爱”、“德治”等,并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发掘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普世价值,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同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成果,创造社会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指的是指在价值群中和多元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或价值体系。儒家思想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革,但是其核心价值始终是围绕在“人”、“德”和“仁”之间的。

(一)尊重和肯定人的价值

儒家思想自创立之初就是对人的现实的价值持肯定态度的。如西方以神、天国等为主要信仰的宗教、流派等,往往主张人们逃避现实经历的苦难或者放弃现实世界的生活去追求虚无缥缈的轮回、来生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其价值主张是对人的价值的否定。而儒家思想在其政治主张和实践中,是始终尊重和肯定人的价值的。儒家思想认为“人”是世间最珍贵的存在,能成为“人”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特殊化的“人”将是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有很大的道德发展的潜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十四个坚持”中一个重要的“坚持”——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不断继承和深化了的“以人文本”的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

(二)主张以道德来感化教育人

儒家思想十分重视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可以感化和教育所有人,即使这个人的人性是“恶”的。儒家思想认为,这种用道德感化是一种心理感化,是从根本上对人进行改造,能使人知耻、无邪、无奸、善良、服从等。儒家思想认为积极的采取道德感化,其效果是优于法治的,道德的底线永远是高于法律要求的,统治阶级利用道德感化来统治民众,以德治国,治国效果和氛围是法律制裁所无法企及的。而统治阶级以德治国,首先本阶级要以身作则,以德修身,勤学勤政,即“修齐治平”。儒家思想的“德治”主张,不仅对社会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做出了要求,更是在实践中注重教化思想与教化制度的同步构建与完善。“德治”的根本是对人性的反思和探索,体现了将道德与政治相结合的主张与实践。

(三)对人的权利的承认和肯定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思想内核。儒家思想肯定了人的价值,认为人民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江山社稷,最后才是统治阶级。这样的政治主张即对人的权利进行了承认和肯定。回顾历史长河,不难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论断。而儒家思想在创立之初,就强调人的重要作用,即“人本”;始終重视并着眼提高民生,即“民本”;主张制约和规范君主权利。儒家思想对君主统治思路的开拓、为推动历史进步,做出了积极地探索和伟大的贡献,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开拓性特征。

三、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研究,要不断深入挖掘其内涵,发掘其当代价值。

(一)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符号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是一种文化信仰,具有不可替代性。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机会与挑战并存。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中,既不被淘汰,又不会迷失自己,成为了现代人面临的一个难题。而儒家思想始终坚持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内核,给疑惑的现代人提供了精神港湾。中国社会不同于西方,在西方人都去信仰、寻求宗教和上帝安慰的时候,传统儒家思想对规范社会伦理秩序,让人们认识到支持物质财富的精神财富,为社会“降噪”,提升民族凝聚力,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二)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发出好声音的重要方式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是在发展历程中从未出现过断层的文明,是世界文明历史上唯一长期连续发展而未中断的文明。在国际社会中,我们提到儒家文化,就会联想起中华传统文化,当我们谈起中华文化,又会自然地联想起孔子和儒家文化。这种情况下,儒家思想就成为传播当代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孔子学堂在世界各地的兴办,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上升,就是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发出好声音的重要表现。新时代的儒学思想对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三)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四十年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浓缩了西方上百年的文明进程。在经济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文化建设始终注重的是“根”性,脱离不了优秀的传统。习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引经据典的讲话,对民族之“根”传承与发扬,引起社会好评与热烈反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社会、国家、公民三个层面,具有一定的儒家思想渊源。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伦理道德。对儒家思想核心价值的深入系统学习,能更好的把握文化发展脉络,发掘中华文化以一贯之的发展的规律,对更好的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自信,文化软实力彰显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面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鼓励当代人学典用典,就是要培养文化信仰,坚定文化自信,“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发出中国好声音。儒家思想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主张,学说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所以,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习总书记曾经指出:“抛弃传统等于割断了精神命脉”,对待学说本身,一味的夸大或一味地否定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态度。而提取其契合当代价值精神的学说主张、思想要义,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结合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实际的辩证的传承、发扬、创新,对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道德核心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