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5.0版劳模博物园
2019-09-10李双星
李双星
博物园吸引了一批批全国劳模和产业工人们到这里学习、交流、座谈,将企业服务职工的小阵地建设为全行业服务劳模工匠的新亮点。
伴着海浪和蝉鸣,7月27日,京能集团北戴河矿工疗养院劳模博物园迎来了99名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的劳模工匠。
两天的学习让劳模工匠们收获颇多,河南平煤神马集团发展公司的卷绕工张国华感慨,此次来到劳模博物园不仅开阔了眼界,更从其他劳模身上学习到了珍贵的劳动精神。
“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劳模博物园”2018年7月正式揭牌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逐渐打造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文化家园。无论是劳模林、劳模宣传栏还是劳模书屋、劳模丰碑园、劳模雕塑园,这些文化工程都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劳模精神的新内涵。
走进劳模博物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镌刻着“劳动开创未来”的泰山石,长180厘米、宽90厘米,意为用1890这个数字纪念劳动者启程的出发点。27日上午,劳模工匠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回忆着1890年国际劳动节创立之初的情景,领会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穿过一片以红枫树为主的劳模林,便能看到五面扇形丰碑整齐排列。它们分别由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石油行业、以开滦煤矿工人侯占友为代表的煤炭行业、以毛泽东号机车为代表的铁路行业、以国测一大队为代表的测绘行业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引领的航天精神5块丰碑组成。
博物园内还为劳模工匠们保留了一块精神栖息地——劳模书屋。书屋的各个区域都体现出以劳模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有关劳模的画像、名言、名句、名篇隨处可见。在这里,劳模们不仅可以阅读中外名著,更能从博物园的读书分享会和影视教学课程中收获知识。
此次,劳模博物园为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的劳模工匠们组织了一次题为“新时代劳模工匠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分享会。大国工匠高凤林、谭文波、王进、朱恒银以及全国劳模、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张黎明分别在会上分享了自己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心得,并结合亲身经历,畅谈了感悟。
高凤林更用一段亲身经历过的危险焊接经历,激励劳模工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在一次焊接中,铁屑飞溅入他的胳膊,当场血流如注,在医生的建议下,高凤林将铁屑保留在了体内,那时他才真切体会到体内有异物是什么感觉。
两天的学习结束后,大国工匠王进在谈到感受时说,劳模博物园是对劳模关爱的体现,来这里学习交流,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希望更多的一线劳动者都可以到这里学习,感受劳模精神的力量。
京能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迅介绍,北戴河矿工疗养院前身为“京西煤矿工人北戴河休养所”,从1954年开始便为众多煤矿工人提供疗休养服务,是煤矿工人们休养生息的一片乐土。2011年开始,历经沧桑的北戴河休养所重新焕发生机,呈现出新面貌。2017年9月,京能集团首次提出了劳模文化家园的建设理念、目标愿景和总体规划,要为全国工业系统和一线产业工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提供一个思想教育、身心调整、健康提升、交流研讨、知识分享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基地。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劳模博物园吸引了一批批全国劳模和产业工人们到这里学习、交流、座谈,将企业服务职工的小阵地建设为全行业服务劳模工匠的新亮点。